要的就是这样的“刷屏”!

    是的,如果你仔细咀嚼这篇特稿,透过屏幕看见的是真实的现实,听见的是满满的正能量,引发的是沉甸甸的有价值思考,想到的是那扶知、扶智的新时代“希望工程”。……  某位七中老师离开远端学校时,一转头,发现全校学生,乌压压一片,全站在各自教室的窗前,和他挥手告别。

    真正的 “敌人”是自己

    我们要努力争取最好的结果,但仍必须做好最坏的打算。

    把“向善”活成生命最亮底色

    程教授是代表坐在我前排“望其项背”的老师先生们发言的。用其所著作品《一日看尽长安花》中的那种举重若轻、云淡风轻,谈笑间点“善”成金!

    指尖上的余温

    如果再过若干年,我们还想触摸一些温暖的回忆,那些指尖上数字化的图文、视频、微信,可能不如一张手书的诗、画,不如亲启尺牍,来得更真实。

    优劳优得

    改架构,改流程,改机制——从几年前拉开媒体融合转型改革序幕,特别是专业职务序列改革、岗位双向有序流动等,解放日报的整体转型当前正在进入一个全新境界。

    美丽姑娘“上海范”

    那些细腻触摸上海的经典文字,似乎大多出于上海美丽“姑娘”之手、反映上海美丽“姑娘”之心:张坤/摄  上个世纪三十年代,大作家施蜇存写过反映上海“姑娘”的《特吕姑娘》,原型是美丽温柔、操着英语洋腔的销售员“康克令小姐”。

    没有好细节,就没有好记者

    90后男孩夏小杨告诉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蒋肖斌:现在过年回家,妈妈让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网购食材,龙虾、面包蟹、银鳕鱼……年夜饭越来越国际化。”  71岁的申桂华指着展品对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说:“我家的缝纫机、黑白电视机、双卡收录机……还都留着呢。

    每个人都可以做本分的“榜样”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今天我们需要一个个时代的榜样,需要一个个身边可亲可近的榜样。

    “台独”比梅毒还可怕

    “‘台独’比梅毒还可怕”!这无疑是个“传染性”很强的新媒体牛标题。

    爱的习惯在于持之以恒

    是的,爱可以成为一种习惯,但习惯未必能成为一种爱。爱的习惯在于持之以恒,在于日用而不觉中的熏陶。

    写作为何是一种“还乡”

    中青报记者对作家肖复兴采访时,作家谈到《北大荒断简》中,之所以将北大荒作为自己的故乡,是因为他的整个青春季节是在那里度过的,青春的故乡,有时胜过童年的故乡。学者赵园说,乡土是价值世界,还乡是价值态度。

    “小”中也有大乾坤

    今天,全国党媒融合改革的先行军——解放日报社党委书记李芸一行,来中国青年报社指导、调研和交流,在寒冬里带来了一股清新激情的暖流。

    将泪

    今天“将泪”,不是因为或哭或笑,而是为了治愈——人生“将泪”那个瞬间,是心灵最柔软深处那个静极无声的瞬间,也是人性中的那一份“初心”和“良知”。

    张坤:“狗咬人”为何老成新闻

    比如据媒体报道,深圳市今年“狗咬人”的门诊量超14万人次,比7年前翻一倍,小型犬伤人比例最大。“狗咬人”的新闻背后,恰恰是一种偏激、失衡、自私的关系,对本应营造的温暖亲情、相互关爱,造成重大冲击。

    “融媒小厨”的暖冬小种

    在小厨炒点精致的私房菜,午后煮一杯暖茶,与三五好友聊天小叙,应该是在这寒冷天气里最惬意的事情了。

    报——正在颠覆你的想像

    今天,中青报与团北京市委联合出品的《未来已来》MV上线,新青年唱响新时代,旨在讴歌改革开放40年来的伟大成就,积极展现新时代青年锐意进取和奋发有为的精神风貌。

    自清

    如果不是读了今天中青报这篇独家报道《<背影>背后父与子的故事》,还真不知道“自清”一名的来历,和那些鲜为人知的父子情深故事呢!

    有的“标题党”抹黑了党

    党领导一切,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一个根本原则。党不领导一切,“全面”无从谈起,这应该是一个共识。

    想得到 能依靠

    在学生会工作运行方式上,河北大学逐渐由过去层级明晰的“金字塔”状管理模式,改进为与扁平高效的“项目化”相结合的组织体系。为同学们干成、干好一件件实事,学生会越来越像身边的好朋友了,学生干部确实付出了更多,也收获了很多。

    生命荣枯叶自知

    秋叶由黄变红、随风吹落,你或许感伤一片片生命的“枯”死逝去,或许也有对新生命“荣”生的咏叹:为了来年春暖花开之日新生命的来临,兴许哪天就成了枝头的新绿呢?

    1 2 3 ... 5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