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发文揭秘中国史前人群迁移与混合历史

2020-05-15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北京5月15日电(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邱晨辉)今天,国际学术期刊《科学》(Science)以研究论文的形式在线发表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付巧妹团队主导、多家单位参与的一篇研究论文。该研究从遗传学角度揭开了有关中国南北方史前人群格局及迁移与混合这一重大学术问题上的若干谜团,填补了东方尤其是中国地区史前人类遗传、演化、适应方面的重要信息。

这也是科学家首次正式发表大规模东亚南北方史前人类基因组分析结果,为探源华夏族群及其文化和修正东亚南方人群演化模式做出了重大贡献。

具体来看,在中华民族探源方面,科研团队发现中国、东亚主体人群连续演化是主旋律,中国南北方古人群在9500年前已经分化,至少在8300年前南北人群融合与文化交流的进程即已开始,4800年前出现强化趋势,至今仍在延续。

在修正东亚南方人群演化模式方面,此次成果明确中国福建及周边距今8400年的古南方人群不属于“第一层”祖先人群,即来自南亚及太平洋岛屿的古人群。

“事实上,他们是南岛语系人群(现今主要生活在台湾岛及太平洋岛屿等地)的祖先来源。”付巧妹说,整个东亚沿海族群之间都存在遗传联系,这为修正此前流行的该地区古人群来源的“两层假说”提供了遗传学基础,并为农业-语言传播模式及相关研究提供重要证据。

图为中国山东扁扁洞一具约9500年前个体的颞骨

来自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的消息称,此次成果通过改进、创新古DNA技术首获中国南方大陆人群核基因组,使大规模研究东亚人群遗传信息成为可能,相关技术有着非常重要的应用前景。

付巧妹告诉记者,这项研究工作自2012年起既已筹备开展,历经八年艰辛持续的科学探索、多学科协作及一系列现代科研手段的运用和创新,最终取得重大发现和突破成果。

“中国南方大陆炎热潮湿的气候导致南方的样本材料不仅稀少,而且微生物DNA污染严重,人类DNA被高度甚至完全降解。”付巧妹说,原本要从年代久远的人类骨骼遗骸中提取到内源DNA已是不易,而南方样本更是让相关实验和研究难上加难。

付巧妹团队专注于南方样本的采集和古DNA实验,通过延展应用单链文库制备技术,共同开发古DNA捕获技术及参与的短片段提取技术等,成功获取南方福建及台湾海峡岛屿5个遗址18个距今8400-4200年的人类基因组数据,填补东亚南方大陆核基因组空白区域。其中距今8400年的福建奇和洞个体基因组尤其具有极高研究价值,不仅揭示出南方大陆人群与北方大陆人群的遗传联系,而且证实了南岛语系人群的中国南方起源。

值得一提的是,付巧妹实验室所延展或创新的这些古DNA关键技术,有着非常重要的应用前景,扩展了可用于古DNA研究的样本范围,在世界范围内推动着人类学、进化遗传学与群体遗传学等相关学科的发展。

据介绍,这一成果是中国科学院推进率先行动计划,依托生物演化与环境卓越创新中心,面向学科前沿,加强联合交流,围绕东亚人类古基因组学研究所取得的重大突破,也是该院与国家文物局共建旧石器时代人类生存与演化重点科研基地、跨学科交叉与多机构合作取得的重大发现。

【责任编辑:梁国胜 流程编辑:梁国胜】

要闻

更多

滚动新闻

更多

文化

中青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