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日下午,来自几内亚的青年记者塞和·巴得出现在当天开始运行的2024年中非合作论坛峰会新闻中心,工作区前摆着一本他刚从新闻中心领取的法语版《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我在努力学习中国的发展模式。”第一次来中国的巴得告诉中青报·中青网记者,他来北京不仅是为了报道本次峰会,还希望更多了解中国,“用全球眼光看中国”。
2024年中非合作论坛峰会将于9月4日至6日在北京举行,这是中非领导人时隔6年再次齐聚北京。肯尼亚广播电视台记者艾瑞克·博比亲历了6年前的北京峰会,这次再到北京,地跨京冀两地的大兴机场让他惊叹中国的发展速度。“北京很多地方已经完全改变了。”博比向中青报·中青网记者表示,他这次将重点关注中非如何通过合作助力非洲解决粮食安全、农业可持续发展等重大问题。
截至目前,本次峰会已吸引超3000名中外记者注册报名,创历次中非合作论坛峰会新高。9月2日下午,新闻中心举办了本次峰会首场吹风会,能容纳300人的发布厅内挤满了中外记者,由于座位有限,不少记者只能站在两边。
吹风会上,来自纳米比亚《新时代报》的记者获得外媒记者首个提问机会,他关心中非在绿色领域开展了哪些务实合作。对此,生态环境部对外合作与交流中心副主任李永红介绍,2023年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期间,中方宣布支持包括“促进绿色发展”在内的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八项行动,依托中非环境合作中心、“一带一路”绿色发展国际联盟等平台,中国与非洲国家在绿色发展领域的合作取得积极进展,包括开展对话交流、开展联合研究、开展能力建设、推广绿色产业合作、推动国际传播等。
“在能力建设方面,中方实施了‘绿色丝路使者计划’和‘中非绿色创新计划’,已为非洲国家培训1500多名学员,在环境管理、污染防治、绿色经济、应对气候变化等方面提供技术支撑。”李永红介绍的这组数据,给佛得角广播电视台记者若昂·克里桑塔·德皮纳留下了深刻印象。吹风会后,德皮纳告诉记者,中国重视帮助非洲国家的人民提升个人能力,为非洲更长远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动力。
冈比亚国家广播电视台记者莫莫杜·拉明可以很熟练地用英文说出“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这句中国人常说的谚语,他认为这句话是形容中非合作的生动表述。“中非本着共同发展、共促世界和平与繁荣的原则合作了很多年,我希望让我的观众对中非战略合作的重要性有更深了解。”此次峰会,拉明将重点关注中非在基础设施建设、贸易投资和人文交流等领域有哪些进一步的合作计划。
虽然峰会还未正式开始,拉明已经围绕冈比亚国际会议中心等中冈合作标志性项目进行了预热报道。2020年,冈比亚国际会议中心正式交付。在拉明看来,中非合作的成果“看得见、摸得着”,通过这些合作项目,促进了中非人民之间的相互尊重。
德皮纳和拉明都不是第一次来中国,二人曾随中国国际新闻交流中心组织的外国记者团来华参访。回忆对中国的初步印象,德皮纳说:“我看到了一个不同于西方媒体报道里的中国,社会非常有秩序,人们也都很友好。”此次报道2024年中非合作论坛峰会,德皮纳希望通过他的镜头,让远在北大西洋佛得角群岛上的本国人民认识更多元立体的中国。
中阿卫视驻华记者方浩明在吹风会上获得了最后一个提问机会。他流利的中文得到了中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区域开放司司长徐建平的点赞,“你的中文讲得非常好”。吹风会结束后,很多记者一拥而上,被团团围住的方浩明从“提问者”变成“被提问者”,他表示想快点开始报道,相信更多国家会选择与中国合作。
巴得已开始学习中文,他希望在本次峰会期间尝试用中文进行交流。“想要了解一个国家,掌握这个国家的语言必不可少。”巴得又拿起了那本法语版《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说:“如果想要发展我们的国家,中国一定会是我们的灵感来源之一。”
中青报·中青网见习记者 马子倩 记者 李媛媛 来源:中国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