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娃娃干部”进乡村

——“乡村好青年在山东”系列报道之一

中国青年报  |  2023-07-20作者:杜沂蒙 邢婷

2021年,卓自田的人生中发生了两件大事:入选沂蒙乡村好青年,当选兰陵县大仲村镇车庄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


可当时村民们不认,一些老汉蹲在街头唠嗑:“这个小青年能鼓捣出啥大事?”事实证明,“小青年”也能发挥大作用。卓自田不仅用行动改变了大家的看法,还让乡亲们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在山东,像卓自田这样参与乡村治理,带领乡亲们共创美好乡村生活的青年越来越多。


这要得益于近年来团山东省委以“村村都有好青年”选培计划为牵动,为青年在乡村小舞台施展大才华创造机遇、护航成长。


5年,超18万名,昔日点点星火,如今已成乡村振兴生力军。在齐鲁大地,这些扎根乡土的年轻人留得下、待得住、甘做“永久牌”,他们共同的名字是“乡村好青年”。在其背后,省、市、县、乡、村五级团组织保驾护航,正全力推动着青年与乡村的“双向奔赴”。


小山村巨变的背后


村庄生产道路差、生活污水及自来水管道老化……过去,这些与群众生活息息相关的问题一直困扰着兰陵县大仲村镇车庄村的村民。


2021年,曾参与北京奥运会开幕式表演、国庆60周年大阅兵的优秀青年退伍军人卓自田“临危受命”。


此前,这个村子换了4任村支部书记,没有一个干满一年的。村委账上更是一无所有,经管站账户上只有九毛六分钱,各种借条欠款却达300多万元,1400多亩村集体耕地,虽然都承包给了个人,但他们十几年不交承包费。


事实上,车庄村有耕地4070亩,山场4500亩。坐拥这么好的资源,该村却是2021年山东省委组织部备案的软弱涣散村、2022年临沂市“后进班子百村攻坚”村。


面对这个难啃的“硬骨头”,与村里的旧历史没有任何个人私利牵扯的小青年卓自田,有硬碰硬的骨气和底气。


村庄乱了十几年积重难返,要化解遗留的矛盾纠纷和上访问题,必须把突破口放在为群众办实事上。


“老路基连拉混凝土的柴油三轮车都过不去,只能用挖掘机推着走,正常5天能修完的路,修了1个多月。”卓自田带大家干的第一件大事就是硬化生产路。


70多岁的村民王善本抹着眼泪说:“这路要是早修好,我得少受多少罪,村里钱够吧?不够,我把攒的8000元捐给村委修路。”


群众的真情鼓励,让卓自田干劲十足。铺设自来水、排水、天然气管道,建成日处理能力100吨的污水处理站……很快,车庄村不仅成为全县第一个通上分散式天然气的村庄,还安装了“灯塔影院”电子屏、90多个摄像头,扩宽道路,实现村域全方位改造提升。


当然最让卓自田发愁的是散落在老百姓个人手里的1400亩村集体耕地,十几年谁也不交一分钱承包费,涉及全村100多户,先清谁?怎么清?


经过深思熟虑,村“两委”将第一个目标对准了占地最多、承包期限最长、群众意见最大的养兔场。


“一定不能让侵占集体利益的事继续下去,要让吃亏的群众享受到公平。”在卓自田的带领下,承包合同进行了重新规范,仅此一项,就为村集体挽回损失400多万元。


主要矛盾解决了,剩下散户的问题就迎刃而解。短短两年,通过规范700余亩土地承包合同,为村集体挽回损失近千万元,每年光承包费就可为村集体增收50多万元。


“2022年起村委出资担负全村的卫生费共计20多万;第一年的承包费共买了面粉、食用油各3300份,大米1100袋,发放给全村1093户群众,真正让群众享受到土地规范承包的红利,群众更加支持党支部。”卓自田欣慰地说。


如今,车庄村早已摘掉了“落后”的帽子,成为远近闻名的“小康村”“幸福村”。


年轻娃儿在参与中成长


1997年出生的小伙子李欣远,是兰陵县新兴镇太子堂村党支部书记助理。在大学期间,他就关注家乡发展,毕业后,选择到最基层的党组织助力建设。


别看小伙子年轻,干的工作却是实实在在。他争取资金85万元,提升党建服务阵地,硬化生产道路7200平方米。他又积极协调县农商银行在太子堂村党群服务中心一楼设立普惠金融服务点,在方便群众办理金融业务的同时也增加了村集体收入,剩余资金经过多方考察和广泛听取群众意见后,同曹庄村、云铺村共同出资建设蔬菜种植基地,实现每年固定收入约5万元。


太子堂村集体经济薄弱,经过“四议两公开”程序讨论并一致通过后,采取村党支部领创办合作社模式,实现了土地规模化集约化经营,解放了更多劳动力投入到服务行业发展,并通过整合土地给村集体每年上缴收益7万元。李欣远积极协调镇党委政府及有关部门为太子堂村传统工艺醋坊注册商标,并计划由村集体出资入股建设卫生达标、产量更大的加工厂,坚持传统工艺酿造,提升产品包装水平,打造太子堂村特色农产品。


作为一名村务管理者,“上传下达”是李欣远最主要的工作之一。他走遍村里的每家每户,春天他向群众讲解农村养老、农村医疗的政策,帮助村民线上缴纳社保费用;夏秋时节,他向村民介绍种植补贴、秸秆禁烧等政策,帮助村民更好地做好生产工作;冬天他挨家挨户宣传一氧化碳防中毒知识,和他们讲解开窗通风的重要性……


新兴镇徐山口村本是一个落后村庄,月量化考核成绩经常倒数,长期处于三类落后村,村里矛盾纠纷严重,也是镇里有名的“上访村”。


“三青”人员(即青年党员、青年干部、青年人才)林清艳加入党组织工作后,与现任村“两委”一起梳理村庄问题,提出解决办法,并与支部书记一起努力落实。作为徐山口村党支部书记助理,面对邻里纠纷,只要听说村里有谁吵架了、闹矛盾了,林清艳总是迅速赶往现场,将双方安抚好,坐下来心平气和地交谈并给出让双方更满意的解决方案;面对村内工作,林清艳总是奔波在村与镇政府之间,多的时候一天能跑四五个来回,为的就是问清楚政策、弄明白要求、解决好问题,认真负责对待上级交代给村里的每一个任务。


现在的徐山口,一改以前落后面貌,邻里和谐了,居住干净更美了,成为镇里的一类模范村。


更多年轻娃儿奔走在乡村治理路上


生于农村、长于农村的刘朋朋一直梦想为家乡做点事情。2020年3月,他赶上了好机遇——通过选拔成为山东省兰陵县新兴镇“三青”人才。


“成为镇里的‘三青’人员后,见到的、听到的、学到的都随之增加,还通过考试成为了一名具有专科学历的学员,有了这个平台,动力更足了。”刘朋朋开始从农资入手,通过联系厂家直接进货省去了中间商赚差价,让老百姓花最少的钱,用到最好的肥料。


走访中,他发现农户缺的不仅是肥料,还缺蔬菜种植管理的技术。于是,刘朋朋积极学习蔬菜种植、病虫害防治、施肥用肥等相关知识,很快成长为专业的农业农资人,为周边10余个村庄提供技术服务,帮助村民提高种植质效,增加收入。


2022年9月,刘朋朋被任命为新兴镇龙庄村党支部书记。走马上任后他发动党支部带头,通过做农资积累的财富、经验,带动党员群众一起合作,依托党支部领创办合作社向集体和农户分红,实现了村集体与个人收入的双增长。


对村里的大小矛盾,不管是邻里斗嘴还是钱款纠纷,刘朋朋总是第一时间到当事人家中做工作、想办法,联合村“两委”短时间内将解决措施落实到位,坚决遵守大事不出镇,小事不出村,大事化小,小事化无的原则。至今,龙庄村再未出现一起矛盾纠纷,邻里和谐相处。


“我从一名只会种地的农民到成为一名‘三青’人才、党支部书记,离不开组织的培养和关怀,也离不开党员群众的理解支持。”刘朋朋希望,未来龙庄村及周边的村庄能够因为这帮村干部变得越来越好。


和刘朋朋一样,王超同样感激自己被选拔为“三青”人才的经历。高中毕业后,王超卖起了水果,在与刘朋朋同期的“三青”人才招募中,他顺利通过选拔成为其中一员。


最初,面对复杂工作,王超经常急得满头大汗。工作需要什么他就学什么,半年后,他不仅成为工作的“多面手”,还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农村基层干部专科学历学校。


2022年9月,经过多方考量和严格的组织程序,王超被任命为新兴镇新马庄村党支部书记。新冠疫情期间,他连续在新马庄卡点执勤站岗,吃、住在岗60多天。


自加入“三青”队伍以来,王超共组织“三青”人员开展志愿服务36次,走访慰问镇驻地敬老院6次、走访困难群体60户、帮助困难儿童30余名。


上任至今,王超一直保持着“夜围谈话”的习惯,总结当天工作、协商新出现的问题。长此以往,村干部之间越来越默契,工作进展也越来越顺利。


“我们不仅为优秀的‘三青’人才提供创新创业平台,同时逐一确定系统性、长效性培养计划,全镇涌现出一批综合素质好、业务能力强、实战经验丰富的优秀青年人才。”新兴镇党委书记王超介绍。


截至目前,该镇聚焦青年党员、青年干部、青年人才发展,共招录三批89名“三青”人员,平均年龄30岁。其中,13人在青年人才党支部加入党组织,18人被推荐为入党积极分子。通过“三青”项目,更多农村优秀青年人才有了加入党组织、施展才华、学习交流的平台。


2022年,团山东省委专门印发《县级团委助力乡村好青年成长基本“服务包”》,其中一项就是引导青年参与村务管理,优先推荐群众威信高、政治表现成熟的好青年,担任村小组组长、党小组组长等职务,特别优秀的及时向乡镇(街道)党组织推荐,作为村(社区)“两委”班子后备人选重点进行培养。


像卓自田、刘朋朋、王超这样以不同方式参与乡村治理、带动乡村发展的好青年分散在齐鲁大地。而对乡村好青年进行组织培养已成为山东各级党委政府的共识。


截至目前,全省已累计推荐1万余名好青年入党、1.4万余名好青年进入村(社区)“两委”班子,8700余名好青年担任村(社区)团组织书记,1400余名好青年当选村(社区)党组织书记。这些新生力量的加入有效推动了班子结构优化,并极大提升了乡村干部队伍活力。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杜沂蒙 邢婷 

责任编辑:李立红,惠滢,金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