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温克“抢枢”成长记

中国青年报  |  2023-07-20作者:石佳

7月12日,在内蒙古第十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男女混合9人制抢枢决赛中,双方运动员传枢、接枢,互相追逐比拼。王哲辉/摄





    草原的夏天,总是最热闹的。

    哨声一响,金娜迅速冲进藏枢区寻找枢,她找到枢后大喊一声“枢”,快速将枢传给中锋区的己方队员图布,图布瞅准时机,一跃从对手背上跳过,把枢传递到后卫区。然而在后卫区,比赛陷入了僵局,双方运动员经过反复多次发枢,互相追逐比拼,叠罗汉式地争夺,才把枢成功传递,最终金娜一举将枢成功敲打在终点的车轮上,获得比赛胜利。

    这是7月12日,内蒙古自治区第十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上,男女混合9人制“抢枢”决赛时的场景。金娜是呼伦贝尔代表队女队队长,图布是男队队长,比赛对手来自锡林郭勒盟,经过长达一个多小时的激烈对抗,最终呼伦贝尔代表队以2∶0的成绩赢得比赛。

    起源:民族游戏

    “抢枢”是鄂温克民族的一项民间传统体育竞技游戏项目,主要在内蒙古地区流传。“枢”鄂温克语意为“销子”,是指游牧民族所用勒勒车车轴上防止车轮脱落的加固式木制卡销。“抢枢”通常在“那达慕”“敖包会”“瑟宾节”等节日盛会上,同摔跤、赛马、射箭等项目一起进行。

    抢枢也是一项集娱乐性、观赏性为一体的运动,它特别适合于山区、草原的游牧生活,一家人或几个家庭集中起来进行娱乐与比赛,从老年人至青少年都能够以不同的方式进行搏击,被鄂温克族、蒙古族、达斡尔族、鄂伦春族等少数民族群众所喜爱,是一个普及面较广泛的民族民间运动项目。

    发展至今的抢枢比赛,每方5人至7人,双方运动员在藏枢区、前锋区、中锋区、后卫区、车轮区5个区域内以合理的技术动作,战术配合依次接力完成寻枢、传枢、接枢、持枢击轮,完成5个区域的比赛为一局,以得分多者为胜。抢枢玩法与橄榄球接近,但对抗中融入了蒙古式摔跤,枢只能用手传递,不能抛、踢。

    1991年出生的金娜当抢枢运动员已经近10年了,参加过各类比赛30多场,几乎次次夺冠。金娜说,小学体育课,抢枢是必学的项目,因为班里大多数的学生都是鄂温克族或者达斡尔族。天性喜欢挑战、拼搏的他们,十分喜欢抢枢。

    据本届内蒙古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抢枢比赛裁判员萨格拉介绍,“抢枢”起源于一个古老的民间传说:有一个鄂温克族老人名叫扎拉,他们家在一次游迁过程中,因领头勒勒车的枢脱落遗失,导致后面多辆车无法行进。此时天色已晚,扎拉老人说:“谁要是能找到枢并且修好车,我将好好奖赏他。”于是,他的两个儿子分头去找。不久后,小儿子吉嘎哈找到了枢,大声呼唤大家。力大无穷的大儿子吉亚希听到消息后,为了立头功,便同弟弟争夺了起来,最终抢到了枢并把头车修好。

    老人对两个儿子说:“吉嘎哈虽然没有吉亚希力气大,但他眼疾手快,能在月色朦胧的星光下找到枢。吉亚希虽然没有弟弟反应灵敏,但他力大无穷,有顽强的斗争意识,所以两人都应该受到奖赏。”老人同时教育他们,“你们各有所长,如果能够团结合作、互相取长补短,今后一定能战胜任何困难。”扎拉老人的教诲发人深省,鄂温克族后人便把抢枢活动保留下来,成为一项竞技体育运动。

    发展:体育竞技

    20世纪90年代,随着鄂温克族人逐步迁向城镇,抢枢运动日渐式微,逐渐淡出鄂温克族人的生活,对它的抢救保护迫在眉睫。内蒙古呼伦贝尔市鄂温克自治旗成立了鄂温克族研究会,成员哈森其其格从1997年开始搜集、挖掘、整理关于抢枢运动的相关资料。在保护整理抢枢项目过程中,她和同仁的足迹踏遍鄂温克旗各个苏木、嘎查,搜集了大量抢枢项目的相关资料。

    上面有关抢枢运动起源的民间传说,也是哈森其其格搜集到的。她和同事们整理出了鄂温克民族传统体育游戏——抢枢运动的起源与游戏规则。在此基础上,当地还多次举办抢枢运动培训班,传播抢枢运动的丰富文化内涵,创造性地革新抢枢运动。也正因为如此,2009年6月,哈森其其格成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鄂温克族抢枢”代表性传承人。

    今年28岁的韩东伟是呼伦贝尔抢枢队的教练,她念中学的时候,就是学校抢枢女队的队长。如今,作为教练员,韩东伟帮队里招募队员、对接比赛,也在想办法推广抢枢这项传统运动,“我是受父亲影响,我也希望抢枢能被更多人知道。”

    韩东伟的父亲韩景军是鄂温克中学的体育老师,也是鄂温克抢枢的资深教练,他制定的《抢枢竞赛规则》被确定为内蒙古第九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抢枢比赛项目的执行规则,并沿用至今。为确保比赛规则的科学性,鄂温克中学组建了第一支抢枢队,经过1997年、1998年两年的比赛教学实验,综合考虑抢枢运动比赛的精确性、安全性等多种因素,韩景军对其比赛场地、比赛方法、比赛时长、比赛规则与运动器材等进行了改进,由此形成了有固定比赛场地、器材、比赛方法及规则程序的民族体育竞技比赛项目。

    韩景军把木制的枢改成皮子里塞进羊毛的“枢”形软球,这样可以避免运动员在抢枢过程中被木制枢磕碰受伤的危险。在抢枢传统玩法中,需要在地上挖3个坑把枢埋下,即为藏枢。但现代塑胶场地或表演场上不方便挖坑,因此,韩景军把藏枢的坑创造性地设计为鄂温克猎民居住的“撮罗子”形状,叫藏枢帽。这样一来,抢枢运动在任何运动场地上都能进行,参与的人也随之显著增多。

    随着抢枢运动的推广,2007年,鄂温克抢枢被列入内蒙古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8年6月,内蒙古鄂温克旗申报的鄂温克抢枢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传承:全民运动

    也正是在鄂温克抢枢的升温期,从小生活在鄂温克旗的图布,1998年正式成为一名抢枢运动员。这一年,内蒙古正式批准“抢枢”为“鄂温克民族的传统体育运动”。抢枢运动也被列为“那达慕”“敖包会”“瑟宾节”的主要比赛项目。自那之后,图布说,鄂温克旗各苏木、乡镇都相继成立了抢枢队,累计至今他参加的各类比赛已过百场。

    图布被这个既需要身体对抗,又需要策略、战术的运动深深吸引。图布介绍,抢枢要求队员有较快的奔跑能力,敏捷的反应能力,较强的臂力、握力和摔跤技巧,在比赛过程中,既有“橄榄球式”的争夺,也有“角力式”的摔抢。

    在参赛的多年时间里,图布切身体会到抢枢运动的规则越来越详细、规范,也越来越注重保护运动员的安全。图布举例说,枢从木质换成了皮质,以前各苏木、嘎查之间的比赛,踢人、拽人、抱腿的情况时有发生,“现在这些动作都不被允许,枢也变软了,我们运动员得到了很好的保护。”

    为了在全国范围内推广鄂温克抢枢。1999年9月,韩景军组织抢枢队,参加全国第六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以下简称“民运会“),荣获表演项目二等奖,并持续参加了全国第七届至第九届民运会的表演项目,荣获多项表演奖;2015年第十届全国民运会,荣获表演项目竞技类一等奖。

    2019年,图布和金娜参加了第十一届全国民运会。为了让抢枢表演项目更具有观赏性,图布和队员们弱化了比赛中队员受伤、中场休息、裁决争议的过程,而是更加突出比赛的激烈程度,在获胜环节,胜利方将队长抛在半空中热烈呼喊,失败方则捶胸顿足、懊恼不已。

    在图布的记忆中,往届的内蒙古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上,呼伦贝尔队总能赢得大满贯,而今年抢枢女子五人赛中,呼伦贝尔败给了乌兰察布代表队。图布坦言,乌兰察布的女队员都特别强,据了解她们都是现役运动员,组建成一支抢枢队伍仅仅训练里几个月的时间,就成长为强劲的对手,“对手实力强,我们也感到高兴”。

    队员哈斯吉日嘎拉觉得输掉一场比赛并不是坏事,“反而说明抢枢这项原本小众的运动,在内蒙古其他盟市越来越得到重视和发展。”哈斯吉日嘎说,锡林郭勒盟代表队的实力也不容小觑,“决赛一个多小时才结束,时间拉得越长,越说明双方队员实力相近。”

    目前,“抢枢”已经进入鄂温克旗中小学体育课堂。作为一名与“抢枢”共同“成长”的老队员,多年来,图布有意在挖掘合适的青少年,不断扩充家乡抢枢运动员的数量,他也看到越来越多的青少年接触“抢枢”,喜欢上“抢枢”。图布和队员们都期待有一天,“抢枢”能作为竞赛项目被列入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石佳 来源:中国青年报

责任编辑:邹艳娟,李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