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刘昶荣)3月4日,全国政协委员,国家传染病医学中心主任、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教授张文宏亮相今年两会的首场“委员通道”。在回答疫情三年来最大的体会时,张文宏说,他通过调研发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医生承担了大量抗击疫情的工作,“他们是我们走出这波疫情的非常关键的力量”。
今年是张文宏委员履职的第一年,他的提案聚焦于基层医疗卫生体系的建设。张文宏表示,作为全国政协委员,他很珍惜这个身份,因为可以使反应老百姓切实需求的提案更快地传递给相关部门,进而推动政策的改变。
疫情期间,张文宏和上海的专家曾多次到基层社区卫生中心抗疫。在上两会之前,张文宏及其团队也曾到多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再次进行调研。疫情期间,张文宏遇到一位他曾在线上多次会诊的新冠重症患者。这位患者受益于基层医疗机构和上级医院的三级联动,成功脱离了生命危险,已于除夕夜的前一天顺利出院。
这些被社区医生成功抢救的患者“给了我非常大的信心,就是只要我们强化好基层医疗卫生体系,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力量动员起来,就可以把疫情中高危患者在早期的黄金救治时间窗内抢救回来。”张文宏说。
目前,疫情处于舒缓和低流行阶段,张文宏认为,接下来也是继续强化基层卫生医疗体系的最佳时间节点。他表示,新冠疫情以来,我国在处理疫情方面积累了很多经验,为未来打造平急转换、三级联动的医疗网络奠定了很好的基础。
当基层医疗卫生体系变得有弹性、有韧性之后,如果再有疫情来袭,一个覆盖面广泛的医疗救治网络体系就可以上下联动,“这样对于未来有可能存在的公共卫生挑战,我们就有信心。”张文宏说。
3月4日晚,张文宏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建设基层医疗卫生体系的意义不仅仅是为了疫情,也是为了未来的整体医疗需求,“老百姓身边要有靠得住的医疗体系来支撑。”
张文宏在回答中青报·中青网记者提问时说,建设好基层医疗卫生体系,人才是关键,也是标志,“留住人了,基层医疗卫生体系就做好了”。
张文宏在调研中发现,很多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医生在就职前曾去三级医院做过相关规范化培训。张文宏强调,这些培训今后还需要继续加强,通过三级诊疗体系、医联体等机制,持续提升基层医生的能力,让老百姓愿意来基层看病。患者的增加也会提升医生的诊疗能力,也是医生的职业动力,形成良性循环。
此外,张文宏还认为,医联体机制目前也在持续完善中,一些地方的卫健委系统也在协调上级医院给定点基层医院保留特定的床位、号源,由此进行分级诊疗的引导,提升基层医疗机构对周边居民的吸引力。
在张文宏看来,建设好基层医疗卫生体系,不仅有助于应对今后可能发生的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对于解决人口老龄化、看病难、看病贵等难题,也会起到关键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