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等有了“心病”才想起心理教师

中国青年报  |  2023-03-05作者: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胡春艳

    当了20多年的校长,全国人大代表、福建省泉州市晋光小学校长曾旭晴最关心的事情,是孩子的身心健康,“没有健康的身心,何谈全面发展?”

    她想做的事情很多,但学校专职心理健康教师数量不足的问题是一个掣肘。按照当地教育部门要求,中小学校要按照1:1000的师生比来配备专职心理教师,“现实中能达到这个标准的学校很少。”

    今年全国两会上,她建议学校配齐专职心理教师。她分析,心理教师缺乏的一个主要原因是编制问题没有解决。一般来说,一所学校的教师编制是一盘棋统筹的,并没有单独列出心理教师的编制,这就导致很多学校愿意把有限的编制安排给语文、数学这样的主要学科。

    调研走访中,曾旭晴发现,这是不少基层学校面临的现实情况:编制本来就不足,再加上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不够,即使学校新增了教师编制也不会用在设立专职心理健康教师上。对此,她建议,心理教师应该专岗专设。

    而学校现有的心理健康教师的师资队伍也不稳定。去年全国两会上,十三届全国政协委员张季在“加强学校心理健康教师队伍建设”的提案中就指出这个问题,他通过调研发现,目前心理健康教师在选用、配用、管理、发展上都面临一些现实困境,不少都在工作一定时间后选择了转岗或转行。

    张季调研中发现,95%的中小学心理健康专职教师没有专业背景或专业资质。一些心理健康教师表示,作为非主科教师,自己在职级晋升和职业发展上都存在明显的天花板效应。

    有地方做过调研,能定期对学生进行心理检测并建立心理健康档案、每学期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宣传的心理健康教师未能超过半数,对学校心理咨询工作总体评价良好者仅为28.72%。

    有委员谈到,一些学校特别是农村地区的学校,建了心理咨询室,要么没老师,要么没学生。仅有的1个老师还是由其他学科老师兼职的,而学生因为怕被同学认为“有病”也不愿意去做心理咨询。

    “学校里单靠两个心理老师解决所有孩子的问题是远远不够的。”作为教育专家,曾旭晴很清楚,关注孩子的心理要从日常开始,不能等到出现了问题甚至极端事件才想起心理健康教育,想到心理健康教师的重要性。

    曾旭晴所在的学校建起了关爱学生心理的三级网络:每个班级有配备德育工作者,学生之间建立心灵联络员,学校还设有心理辅导中心。依托这三级网络的管理,学校的每个学生从入学开始就有一份完整的心理健康档案伴随其成长。

    学校的心理辅导中心每天会开展大量有意义、有意思的拓展活动,邀请各年级的学生轮流参与体验,让孩子们认为,这里“不是有问题才能来的地方”。

    全国人大代表、浙江省人民医院院长葛明华认为,青少年心理问题需要全社会形成合力,“政府、学校、社会、家庭四位一体的责任体系要明确”。

    他认为,学校心理辅导侧重的是日常引导,掌握每个孩子的发展动向,进行早期干预,而一旦孩子出现心理问题或是有极端倾向时,还需要专业心理医生来参与治疗。“在这个协同的过程中,保护隐私是极为重要的。”葛明华提醒。

    此前国内就有过类似的案例,学生出现心理问题求助学校心理教师,结果发现心理教师把自己的情况告诉了班主任等其他老师,造成对这个学生的二次伤害。

    葛明华思考,能不能形成一个由专人负责的联动机制,“一旦发现某个学生确实出现心理问题,在做到保护隐私的情况下,让学校、医疗机构和公安协同,找到一种最合适的解决方式。”

责任编辑:潘圆,李立红,陈卓,王钟的,惠滢,张玉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