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业一直是“工商名城”无锡的命脉所在。这里有全国知名的乡镇工业集群,涵盖机械、电子等七大行业。人勤春来早。每年春节前后,来自五湖四海的务工青年汇聚于此。随着疫情防控措施的优化调整,经济开始复苏,务工青年的生存状态如何?政府部门如何提升服务力?
---------------
这是21岁的云南曲靖小伙儿肖明洲第一次坐飞机。他透过飞机的舷窗向外望去,万里苍穹一眼望不到边。飞行近3个半小时后,机舱内传来声音:到无锡了!
正月初六中午12点25分,从昆明长水国际机场飞来的航班在无锡苏南硕放国际机场降落,来自云南曲靖的120名来锡务工人员乘机抵达。舱门打开,看到热情的政府工作人员,肖明洲有种莫名的感动。
停机坪前,江苏省无锡市人社局相关负责人向来锡务工人员代表送上鲜花,欢迎他们来无锡。激动之余,肖明洲打开了政府部门精心准备的复工“礼包”,“里面有毛巾、牙刷、洗发水、护手霜等,生活用品应有尽有”。
这是今年江苏省首架务工返岗包机。春节过后,无锡市企业陆续恢复正常生产节奏,用工需求也逐步增加。对全市1155家重点监测企业的调查显示,正月初九,调查企业的开工率已达91.83%,员工返岗率达79.15%。
2022年12月6日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强调,要坚持真抓实干,激发全社会干事创业活力,让干部敢为、地方敢闯、企业敢干、群众敢首创。
作为中国民族工商业的摇篮和勃兴之地,制造业一直是“工商名城”无锡的命脉所在。这里有全国知名的乡镇工业集群,涵盖机械、电子等七大行业,产品有3000余种。人勤春来早。每年春节前后,来自五湖四海的务工青年汇聚于此。随着疫情防控措施的优化调整,经济开始复苏,务工青年的生存状态如何?政府部门如何发扬“四敢”精神提升服务力?日前,中青报·中青网记者来到江苏无锡展开调查。
跨越千里的“打拼梦”
家住云南省曲靖市沾益区菱角乡的肖明洲和李秀萍是一对00后情侣。菱角乡距离县城40多公里,早些年以种植粮食作物为主,但这两年大部分土地被外地人承包,种植辣椒、魔芋、药材等作物。
眼看着同村的80后、90后纷纷外出打拼,肖明洲不免有些心急,自己已经毕业好几个月了,还没找到一份像样的工作。今年春节前夕,肖明洲的朋友给他带来了好消息:无锡将派出包机接前往无锡就业的曲靖务工人员,还派了专门的工作组来云南对接工作。
据了解,2020年,无锡和曲靖两座相距2000多公里的城市就签订了《劳务合作协议书》。无锡官方数据显示,目前在无锡的云南籍务工人员约有1.9万人,其中曲靖籍约有3100人。
肖明洲没有犹豫,立即和李秀萍报名前往无锡务工。农历大年初六凌晨,他们就坐上了直奔省城的大巴车,想到将第一次坐飞机,车上的肖明洲感觉“心脏兴奋得怦怦直跳”。
抵达无锡后,这对小情侣顺利入职位于无锡新吴区的阿尔卑斯电子有限公司。“我的工作是操作机台,女朋友负责用显微镜抽检,我俩上手都还挺快。”肖明洲告诉记者。他还有一个小目标,“争取今年回家能买个车!”
临近春节,38岁的无锡华洋滚动轴承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洋轴承”)员工、撒拉族青年马合麦提前买好车票,坐上了驶向家乡青海省海东市循化撒拉族自治县的列车。与往年不同,他此行的目的不是返乡过年,而是把母亲和15岁的儿子接到无锡过年。
坐在这趟西行的列车里,马合麦百感交集。几年前,他也是坐着同样的列车,领着邻里乡亲6个人,由政府统一买票,只不过向着相反的方向。
2017年,缘起于东西部协作,无锡市与青海省海东市建立了劳务协作关系,两市对应区县也建立了长期交流合作机制。2018年,无锡人社局工作组就翻山越岭到循化县进行招工宣传,随行的还有不少无锡企业的相关负责人。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此前以务农为主的马合麦报了名,没想到自己被顺利录取,成为当年首批来无锡梁溪区就业的循化县务工人员之一。
初到无锡,马合麦和同伴对这里的一切都充满新奇,宽敞的马路、呼啸而过的地铁……“最有意思的是共享单车,我一口气从工厂骑到了太湖边上。”他笑着说。
华洋轴承的工厂里,在车间主任的亲自指导下,马合麦初次接触工业流水线,很快上手。因为踏实肯干,他获得企业的高度评价,还被提拔为循化务工组的组长。
在他这个榜样的影响下,循化籍的员工们踏实工作,大部分人实现了“一人就业,全家脱贫”。为此,他当时专门给梁溪区委区政府写了感谢信,并向区人社局和华洋公司赠送了锦旗。
如今,马合麦来无锡打拼已有5个年头,他感到很满足。对他来说,在无锡和家人团聚,是给自己最好的新年礼物。
在无锡成长蜕变
1月31日,无锡市人社局党委书记、局长张映雪与红豆集团党委书记、董事局主席周海江联袂推介无锡、引才带岗,并喊话网友:“无锡宜居宜游更宜业,我们真诚地欢迎全国以及全球各地的各类人才选择无锡、扎根无锡,共同创造美好的未来。”
春节过后,无锡红豆集团紫杉药业HR平佳琪忙得不可开交,公司“平均每天能招进来一名员工”。面对前来应聘的年轻人,平佳琪仿佛看到了当年的自己,不过曾经的见习“小白”早已消失不见,取而代之的是如今落落大方的人事“熟手”。
平佳琪与紫杉药业的缘分要从2021年4月说起。当时还在南通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读大四的她,正面临着找工作的压力。作为土生土长的无锡姑娘,她一心想回家乡发展,“希望能进到家乡的老牌大企业工作”。
有一天,她无意间在网络招聘平台上注意到了紫杉药业的见习活动,于是报了名,成为一名见习人事专员。她的工作主要围绕医药行业的招聘和培训展开,除了掌握人力资源相关知识,医药行业的法律法规以及与公司产品和岗位相关的专业知识也必不可少。为此,她晚上常常学习到深夜。
刚进紫杉药业,公司就为他们配备了专门的带教老师。由于平佳琪年纪最小,又很活泼开朗,她成了部门里面的“活宝”,“大家都挺关照我”。让她感动的是,带教老师还为她向人社局申请了见习补贴,“也算是一笔可观的收入”。
同年7月,她结束为期3个月的见习,顺利签订劳动合同,成为一名人事专员。鉴于见习期间的优秀表现,人力资源部决定将公司的见习组织工作交给她来做,她从“参与者”成为“组织者”。
据无锡市劳动就业管理中心负责人介绍,2022年全市新增就业见习基地84家,新开发就业见习岗位2.9万个,组织见习人员上岗5041人,居全省前列,已发放各类就业见习资金1725万元。
让更多青年人才与城市发展双向奔赴
春节刚过,“挖人”大战已拉开帷幕:1月30日,“无锡—连云港南北结对合作‘点对点’劳务直通车”发车;1月31日,无锡市人社局长、500强企业董事局主席联袂直播带“岗”;2月2日晚,无锡硕放机场迎接来自四川宜宾的80名来锡务工人员;2月4日下午,载着136名海东籍务工人员和江苏省无锡技师学院学子的K2185次列车抵达无锡站……
在无锡市人社局的牵头下,多场招贤纳士的直播带“岗”活动开始了,湖南大学无锡智能控制研究院(以下简称“无锡院”)就是其中之一。
无锡院是由无锡经济开发区管理委员会和湖南大学共建的新型研发机构。这些年来,作为无锡的新生区域,经开区加速聚集大数据、车联网、人工智能等优质产业,无锡院也充分享受着无锡经开区的最优政策、最美环境及最好服务。
1990年出生的陈妍来自北京,从南京大学毕业后在北京某知名企业找到一份优渥的工作。2020年年底,她辞职南下,现任无锡院人事总监。
陈妍介绍,自2021年3月成立至今,不到两年时间,无锡院已建立由丁荣军院士领衔,领军人才为核心、青年人才为支撑、硕博士生为骨干的创新协同团队150余人,85%是研发人员,双一流大学及海归硕博士生占比超过50%。
无锡院成立的使命何在?未来的愿景何在?企业的价值观何在?陈妍清楚记得,无锡院成立半年之际,员工们对上述问题展开了长达两个月的激烈讨论,才最终达成共识。如今,这3个问题的答案早已被做成展板,贴在墙上,时刻提醒着每位员工。
“有些人可能觉得我们在做无用功,其实不然。”陈妍坦言,“我们的员工来自五湖四海,北上广深都有,相聚无锡,一半以上都是95后。尤其是年轻员工,他们除了关心薪资外,更希望能够寻得一群与自己志同道合的伙伴,实现自我的人生价值,这关乎着他们的信仰。”
2022年年底,第五届中国模式识别与计算机视觉大会在深圳开幕,来自无锡院的团队参与了多传感器融合SLAM赛道比赛,并获得该赛道冠军。令人叹服的是,这支团队的负责人年仅26岁,团队平均年龄仅24岁。
自成立起,无锡院一直以“爱才惜才”的姿态,为年轻人搭建更大的舞台去施展抱负。陈妍发现,相较于循规蹈矩的“螺丝钉”式工作,员工们更崇尚轻松活泼的工程师文化,“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相互信任,讲究协作。
这些年来,无锡经开区立体化、全方位、多层次推动人才引育工作,落地多项人才政策,充分实现了“政府搭台,企业唱戏”的引才新格局,帮助企业扩宽引才渠道。
近期,无锡院参与了多场无锡经开区组织的高端人才招聘会,也通过“企业人才深蓝池”项目获取不少优质人才。看到越来越多的青年才俊加入,陈妍很有成就感,“至少对得起两年前狠心做的决定”。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李超 实习生 陆地 来源:中国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