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段的生命河流不一样

齐鲁晚报  |  2022-09-27作者:师文静

齐鲁晚报记者 师文静

近日,著名作家、茅盾文学奖获得者张炜做客新东方创始人俞敏洪直播间,二人以“让我们邂逅文学之美”为主题,展开了精彩的对话。两人从《我的原野盛宴》谈到张炜的《古船》《你在高原》《独药师》《河湾》等作品,从童年阅读谈到文学创作,又从诗歌的鉴赏、阅读和写作谈及当代人的读书现状……两个小时的畅谈,二人一起回顾了张炜写作生涯不同阶段的作品以及创作历程,与读者共享文学之美。

渴望拥有《古船》的纯粹和热情

对于俞敏洪来说,初识《我的原野盛宴》唤醒了他对童年的记忆。他有与张炜相似的成长经历,同样是和外祖母一起长大,俞敏洪在这部小说中感受到了久违的自然气息。他认为这部描写童年和外祖母在一起生活、成长以及和大自然、动植物和谐相处的纪实性作品,太值得读了。张炜则称,《我的原野盛宴》除了谈到人和自然的关系,还可以说是自己和外祖母的故事,这是很真实的情感。被打动的俞敏洪说,这本书讲明白了张炜的创作营养源在哪里,这些源泉是滋养张炜后来写出那么多小说非常重要的根。

二十七岁开始写,二十八岁完稿,三十岁出版,《古船》是张炜创作生涯中最负盛名的代表作品。小说描写了胶东芦青河畔洼狸镇上几个家庭四十多年来的荣辱沉浮、悲欢离合,真实地再现了那块土地的变化。在直播中,张炜分享了他的成名作《古船》的创作体验。

张炜说:“我当时不觉得自己年轻,现在回过头看,那时候太年轻了。二十多岁拥有的纯粹、勇气、冲劲,有时候到了一定的年纪就没有了。现在是多么渴望拥有《古船》的那种纯粹、热情和勇气,有那种决然的、饱满的活力。鱼和熊掌不能兼得,现在的创作不能取代原来的作品,无论写得多么好。”张炜表示,《九月寓言》《独药师》《丑行或浪漫》被专业界视为他更进步的力作,却不能替代《古船》,他现在回忆写《古船》的感觉,那时候心弦绷紧,整个人就像跟自己搏斗一样。“当时认为一生只写这样一本书,也值得了。”

同时,张炜借由对《古船》的感受,谈了他写作的心路历程:“三十岁左右写出《古船》和《九月寓言》,如果只跟自己比,这像是两道大坎,我后半生需要用全部力量去超越这样的小说,我要汲取、积攒极大的力量。就每个人来说,他每一阶段的作品都难以超越。因为生活经历不一样,二十岁写的东西怎么让六十多岁、八十多岁去超越?八九十岁创造出来的东西,又是另外一种成色。每一段的生命河流不一样,感受不一样。像《独药师》,这是近六十岁的作品,给我带来了多么巨大的生命快感。”

诗学研究应回归生命本身

作为一位在当代文学创作上卓有成就的小说家,张炜在古典文学方面的造诣颇深,从此前出版的描写苏东坡的《斑斓志》可见一斑,这本书体现了张炜独特的美学追求,展现了他以小入大、解悟人生的过程。

《唐代五诗人》是张炜近期古典文化随笔方面的著作,摘录王维、韩愈、白居易、杜牧和李商隐五位唐代重要诗人,从历史、哲学、诗学、美学、文学史和写作学的角度,深入诗人不同的精神与艺术世界,完成了现代时空下对古代诗人的关照。俞敏洪认为,张炜在《唐代五诗人》中尽可能真实地把他们的生命和思想的两面或者多面都展示出来。

张炜的古典文化随笔的系列著作中,除了《斑斓志》《唐代五诗人》,《也说李白杜甫》《陶渊明的遗产》《读诗经》《楚辞笔记》等也深受读者喜爱。

谈及这些作品,张炜称:“我个人觉得,诗学研究最终还要回到生命本身。艺术是生命的产物,对一个人、对他的生命旅程没有搞清楚,也很难懂得他的艺术。关于陶渊明、李白等古代诗人,容易犯的一个错误,就是把他们简单化、符号化和概念化。”

在张炜看来,人性决定诗性。诗人的道德感、价值观、身份和立场,构成了他们的创作基础。“写作者除了留下时间和历史的记录,留下生命的刻痕,必然公开了自己,其间有多种多样的可诠释性。”

责任编辑:李丹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