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有一群怀揣赤诚之爱的踢球少年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  2022-09-27作者: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慈鑫

    9月3日,第一届中国青少年足球联赛男子高中年龄段U17组第一阶段比赛(内江赛区),重庆两江中学队与成都德瑞队的比赛,图为重庆两江中学队员进球后庆祝。中国青少年足球联赛办公室供图

    中国男足成绩差、足球大环境不佳,这让世界第一运动在中国略显尴尬。但这并不影响一大批中国青少年依然对足球怀有赤诚之爱——足球是他们成长的伙伴,是他们的梦想所在,甚至是他们改变命运的途径。从今年7月以来,在第一届中国青少年足球联赛的赛场上,就有许多这样的足球青少年。

    一批孩子期待通过足球改变命运

    9月24日,第一届中国青少年足球联赛(女子初中年龄段U15组)全国总决赛在苏州落下帷幕,22支来自全国各地的青少年女足队伍在这里相互学习、切磋、交流,这是海南琼中女足队员黄薇薇第一次与这么多热爱足球的同龄人相聚在一起,这让她非常兴奋。对于这样一次难得的出(海南)岛比赛经历,黄薇薇向中青报·中青网记者表示,令自己印象最深的就是北京、上海、江苏等地的队伍实力非常强,这次比赛让她看到差距,也让她更加明确了自己的努力方向。

    黄薇薇的偶像是中国著名女子足球运动员王霜,作为一名来自海南山区的农家子弟,黄薇薇希望自己能依靠足球走出大山。

    海南琼中女足领队高禹萱也是黄薇薇学习的榜样。十多年前,高禹萱是海南琼中女足的第一批队员,当时的13名队员均以足球特长生身份陆续考上大学。高禹萱回忆,对于海南琼中这样一个经济欠发达地区来说,孩子考大学非常不易,但女足的第一批队员全部考上大学的消息还是很快传遍了全县,让很多农家子弟看到了另一条升学途径。高禹萱表示,对于世世代代生活在大山里的琼中老百姓来说,最大的心愿应该就是孩子能考上大学和走出大山,足球让琼中的老百姓和这里的孩子多了一分希望。

    高禹萱在2011年考上海南师范大学,2015年大学毕业后,她毅然回到了琼中,成为一名足球教练,反哺这片生她养她的土地,她知道,这里还有很多家庭和孩子期待改变命运。高禹萱介绍,不仅自己,琼中女足的第一批队员在大学毕业后全部都回到了琼中,她们成为琼中继续推动青少年足球发展的中坚力量。如今,琼中的青少年足球也从一支女足发展到了拥有男足、女足共十几支队伍,涵盖了从小学到高中的全部学龄阶段。

    和海南琼中女足一样,在首届中国青少年足球联赛上,来自宁夏灵武、陕西留坝、山西孝义等地的多支参赛队伍,都寄托着一个个山区的、农村的家庭期待孩子通过足球改变命运的梦想。

    足球运动帮助这些孩子树立人生理想

    对于城里的孩子来说,足球同样与梦想有关。

    2014年的巴西世界杯赛,当时在读小学五年级的谢济州第一次通过电视画面感受到足球的魅力,他被深深吸引,并央求父母同意他去学足球,从此足球成了他人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不久前,谢济州作为山东济南历城二中足球队的主力队员随队参加了第一届中国青少年足球联赛男子高中年龄段U17组的比赛,与来自全国各地的足球少年尽情地在绿茵场上挥洒汗水,让他暂时忘记了明年就将参加高考的紧张。

    山东济南历城二中足球队领队刘正介绍,历城二中作为山东省的一所名校,对学生的文化学习和综合素质发展都有严格要求。在这里,踢球可不是校足球队学生的唯一任务,而是帮助他们变得更优秀的一种教育手段。

    既要保证足球训练,又不能耽误文化学习,谢济州知道自己必须高效利用好每天的每一分每一秒。尽管高三是学业压力最重的时期,但谢济州仍能保证自己每天在紧张的学习之外,依然可以参加足球训练。他不认为足球训练与学习之间会产生矛盾,他说,足球与学习实际上是相互促进的关系。刘正介绍,谢济州是足球、学习两不耽误的典型,足球场上他是绝对的主力,课堂上,他又是学霸。从学校足球队来说,像谢济州这样学训兼优的孩子是主流,这些孩子即便没有足球特长,仅凭文化课成绩考上大学也没有问题,当然,足球特长为他们提供了更广阔的升学空间。

    放眼明年的高考,谢济州很有信心,也期待自己能考上一所足球水平优异的大学。但如果只是看到足球给自己带来的升学便利,谢济州认为,那就太小看足球对自己的意义了,“足球让我的意志变得更强,也让我懂得如何更好地与人相处。”

    刘正相信,从这些孩子的成长前景看,他们未来也许不会成为职业运动员,但是足球给他们带来的帮助,肯定会让他们一生受益,如意志的磨炼、克服困难的信念等。

    实际上,青少年足球运动员在培养过程中已经越来越重视球员综合素质的发展,仅以提高球员运动技能为目标的培养方式已被淘汰。湖南青训中心女足主教练宋毅向中青报·中青网记者表示,如果家长们认为孩子学足球就是放弃了学业,只是单纯地学足球,绝大多数家长都不会支持孩子踢球。现在为什么越来越多的家长愿意让孩子学习足球?就是因为他们看到了孩子的学习没有耽误,这打消了他们的顾虑。

    宋毅认为,希望更多的家长还能注意到足球给孩子的成长带来的全方位的提升,如更强的抗压能力、更沉稳的心理素质、吃苦耐劳品质的磨炼等,踢足球的孩子往往都有一股不畏困难的韧性,这有助于他们未来更好地应对各种挑战,他们的这种精神品质通常都要比没有体育运动习惯的学生强得多。

    青少年足球未来发展需要各界扶持

    尽管中国男足国家队的成绩总是令人失望,足球大环境也是饱受诟病,但足球的魅力不会因此消减,特别是在青少年群体中。

    从国家层面来说,鼓励和推动青少年足球发展的决心、举措也让各级学校感受到信心。不久前参加第一届中国青少年足球联赛男子高中年龄段U17组比赛的山东滨州实验中学男子足球队,是第一次参加如此大规模的青少年足球赛事,并且也是第一次与鲁能足校这样的专业足球青训队伍同场竞技,这让球队主教练徐海涛欣喜,“从一所中学的足球队来说,非常欢迎这样能够打破壁垒,消除体育系统、教育系统界限的赛事平台,也让我们这样一支普通的学校足球队能够与更具专业背景的队伍交流学习。”

    在高禹萱看来,对于边远地区的青少年足球队来说,参加全国性比赛的机会非常难得,但是孩子们都非常期待这样的比赛机会,希望能更多地接触国内青少年足球先进地区的队伍和球员。

    湖南青训中心女足主教练宋毅认为,尽管足球大环境对家庭是否支持孩子踢球有一些影响,但整体影响不大,因为以培养孩子成为足球运动员为目标的家庭毕竟是少数,大多数家庭还是希望足球能够给孩子增加一条升学的途径。因此,对青少年足球选手的培养来说,不耽误孩子学习成为一个关键。

    也是因为家庭对于孩子升学的高度重视,足球特长生的升学通道能否拓宽一些也成为基层学校的一个诉求。刘正表示,随着近几年国家不断加大力度推动青少年足球运动的发展,踢球的孩子越来越多已是一个较为明显的趋势,在中学、小学踢球的孩子多了之后,希望高校也能不断扩大足球特长生的招生数量。

    本报北京9月26日电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慈鑫

责任编辑:曹竞,张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