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位瑞士摄影师用镜头诠释集装箱、隐喻全球化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  2021-10-23作者:马子倩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北京10月23日电(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马子倩)当人们消费物质的时候,生活在不知不觉中处于“全球化”的过程之中。你可曾想过,有这样一些堆叠的箱子,因为全球人类之间的关联,在地球上被转移,在陆地甚至海面上“奔驰”。

此刻,这些箱子化作色彩斑斓的模块,被摆放成不同的角度,形成截然不同的景观。这是一场与集装箱有关的影展——10月22日晚,瑞士驻华大使馆主办的马克·丹纳摄影展《集装箱、模块、感知的景观》在京开幕。

出生于1964年的马克·丹纳(Marco D’anna),来自瑞士意大利语区提契诺州卢加诺市,他曾在2018年的“影像的力量”中国国际摄影文化展上获得“镜美尊”国际摄影师终身成就奖。在他的镜头下,可以装运货物的集装箱,亦是全球经济贸易活动的见证。他希望通过这场摄影展,唤起观众对全球化,对人与自然、经济与社会之间关系的深入思考。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马子倩/摄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马子倩/摄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马子倩/摄

这个摄影展是瑞士驻华大使馆庆祝第21届世界意大利语周活动的内容之一。每年10月的第三周是世界意大利语周。意大利语是瑞士四种官方语言之一,以意大利语为母语者占瑞士总人口约8.1%。

跟马克•丹纳一样来自瑞士意大利语区提契诺州的瑞士驻华大使罗志谊(Bernardino Regazzoni),在影展开幕式致辞中表示,由德语、法语、意大利语和罗曼什语构成的多语言特征,是瑞士的一个典型特色;瑞士文化也因其语言的多样性而显得丰富多元并充满活力。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马子倩/摄

影展开幕式上,罗志谊与因疫情原因憾未到场的马克·丹纳进行了在线对谈。马克•丹纳分享了他对摄影的理解和他的创作理念。在丹纳看来,摄影师有时候无需迅速向观众解释清楚一个摄影作品所要传达的信息;在另一些时候,摄影师又能够在尝试诠释的过程中不断发现“不可思议的美”。

瑞士驻华大使馆供图

喜欢旅行的丹纳特别提到,自1983年首次到访中国云南昆明后,他此后曾多次造访中国。“对很多西方人来说,中国是一个具有神话般美丽的国度。”丹纳说,“中国给我留下了很多美好的回忆。”

责任编辑:高鑫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