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居环境改善 村集体产业创收:让星光村“闪闪发光”

中国青年报  |  2024-12-07作者:焦敏龙

黄河流经宁夏回族自治区397公里,引黄灌溉渠系将宁夏平原的良田润泽成了全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之一。从银川城区出发向东北前行,在黄河沿岸的贺兰县立岗镇星光村,今年10月建成星光绿色优质农产品供应链基地,胚芽米加工设备投产后,该村种的蟹田稻谷经加工能留存超90%的胚芽。这些“粗粮”受到全国各地追求健康生活品质消费者的青睐。

这是星光村两委自2021年1月换届以来,村支书黎伟等人带动村集体经济发展的举措之一。

黎伟的父辈20世纪70年代末从重庆到宁夏务工,全家因此移民到星光村生活。今年44岁的黎伟,2004年毕业于南开大学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在天津物流企业工作两年后,回到银川市创业10多年。其间,他一直关注家乡发展:村里没有村集体产业,近9000亩农田基本被流转给了10多名种植大户,农民靠土地流转费和外出务工创收。上届村两委共6人,平均年龄超55岁,缺乏年轻的后备力量。

黎伟介绍说,自己被选为村支书的第一年,多数党员随子女进城生活,村党支部召集大家回村开会,并非易事。

为改变村级党组织谋划发展动力不足的困境,黎伟和村两委尝试写规划、画图纸,给村子谋划发展样貌。晚上,看到哪家亮着灯,他们就进去询问村民的发展需求和想法。黎伟说,当时,相比村集体事务,多数村民更关心每年的土地流转费何时到账,对“农民”身份认同感不高。

此后,村里明确工作思路:要管理好党员,发挥带头示范作用;谋划三产融合发展路径,带领村民致富;开展乡村治理,招募网格员回应解决12个村民小组的“急难愁盼”。

10名年轻人报名担任网格员,每人认领一个片区。他们平均年龄35岁,其中6人是女性,每月督促党员积极履行义务、按时参加党组织活动,逐渐改变了党支部开会难、组织涣散的情况;每周至少到村民家里走访两次,介绍惠农政策和村里的发展计划,了解他们的生产生活诉求,检查人居环境卫生情况,排查调解村民间的矛盾纠纷。基于网格员摸排的情况,村两委争取项目资金为部分村民修补危墙、维修漏水管道、美化村容村貌。

2021年4月,黎伟动员从本村离乡创业的两名企业家,为星光村捐建了老年人膳食中心,每天上午10点半和下午4点半,免费为村里110位70周岁及以上老人供应两餐。黎伟介绍,膳食中心建成后,有的进城务工村民把随迁老人送回了村,这些老人普遍反映“村里比城里住着自在”。

在谋划产业发展方面,黎伟先行先试,个人出资为星光村8组46户村民进行了民房翻新、厕改、绿化、亮化,创办了星光八社民宿,还增建了多功能活动厅、餐饮中心、星级公厕、游客中心、健身房、图书室等。目前,13座院子已对外营业。

“夏、秋旅游旺季,每座小院单日定价500-2000元。”黎伟介绍,2021年以来,冬、春接待淡季,村民在民宿自留房间居住,夏、秋接待旺季,村民从事餐饮烹饪、客房服务、游览讲解。参与改造和建设的村民,年收入超5万元。

黎伟和村两委商定:村集体享有民宿30%的股份,每年按经营实际情况分红;以院子入股的村民,每年有保底分红和营收分红。他介绍,结合星光村的种植销售、民宿、“红色物业”等产业发展,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20年度的1.9万余元提升至2023年度的2.85万元。

随着近3年收入增加,星光村部分90后到贺兰县城买了楼房,把孩子送进县城上学;部分外出务工的80后拿出积蓄,回村翻修旧房或盖新房;外出旅游、享受生活的老年人也变多了。

为引导村民重视子女教育、尊重青年人才,2021年以来,星光村每年奖励考上全日制高校的学子每人1000元。今年,全村考出了9名大学生。2023年,一名年轻人考上了西安交通大学的博士研究生,村集体给他支持1万元。

“人居环境改善、村集体产业创收,星光村党支部的向心力逐步增强了。”黎伟介绍,星光村现有626户1713名村民。自2021年以来,17名青年回村就业创业,有人从事农业种植、加工、销售,有人在稻田养殖空间繁育螃蟹,也有人在电商平台销售牛羊肉和果蔬杂粮,还有人参加村里的红色物业管理公司,从事家政服务培训。一度缺乏发展后劲的星光村,如今“闪闪发光”。

一些年轻村民积极向党组织靠拢。经换届选举及届中改选,村两委6名成员平均年龄为38.5岁,其中5人为大专及以上学历。目前,全村55名党员中,最年轻者27岁。

11月中旬,黎伟到浙江参观安吉村等10多个乡村发展建设后得到启发:必须想办法吸引人才、聚集资源优势,让营商“软”环境助力乡村“硬”发展。他说,星光村的非遗文化基地期待有木雕、陶艺和宁夏特色美食技艺的人才入驻;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需要热爱乡村事业、懂经营、善管理的年轻人加入。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焦敏龙

责任编辑:王素洁,孙庆玲   编辑:郭艳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