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杨丽 谢茜茜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雷宇)8月1日晚8时30分,当自己体内230毫升的“生命种子”缓缓输入患者的血脉里,21岁的大学生陈平(化名)悬了一周的心终于放下,他为陌生的受助者遥寄祝福:“希望你把坎坷都经历了,今后都是坦途!”
2024年7月28日凌晨开始,陈平从福建漳州老家出发,面对高铁取消、航班晚点、道路积水等意外,独自一人绕过台风“格美”,在机场一等就是22个小时,跨越3000多公里赶到武汉,只为赴一场捐髓救人的生命之约——为配型相合的陌生人捐献造血干细胞。
就读于湖北科技学院体育教育专业的陈平,在2023年的一次献血时了解到造血干细胞捐献,主动要求成为中华骨髓库志愿者。今年3月下旬,咸宁市红十字会工作人员的一通电话让陈平的身份从“志愿者”转向“捐献者”。
得知与一名白血病患者的白细胞抗原配型成功,陈平的内心十分激动,毕竟入库一年就实现非亲缘关系造血干细胞配型相合是极其难得的,但他隐隐有些不安——父母并不知道他的决定。
“一开始他们并不同意”,在与父母促膝长谈,几番科普捐献造血干细胞没有危害后,父母最终尊重他的选择。
捐献时间恰逢暑假,需要从福建赶往武汉,捐献时还要躺4个多小时。“这些都不算事儿,还有什么比救人更重要!”陈平下定决心。
陈平仔细地制定计划,7月27日搭乘高铁到武汉,28日到武汉的医院注射动员剂,8月1日捐献造血干细胞。但骤然而至的台风“格美”给福建的交通带来了严重影响,7月26日下午,他意外接到厦门到武汉高铁被取消的通知。
血液专家告诉他,一般情况下,动员剂要连打5天。如果他晚到1天,动员剂就少打1天,动员出来的造血干细胞就会少一些,患者的恢复也会慢一些。
“这场生命之约绝不能迟到。”陈平选择了从漳州坐高铁到厦门,再从厦门飞到北京,最后由北京飞武汉。虽然全程3000多公里,需要一两天,但有望按时抵达。
7月26日傍晚,陈平坐上父亲的车,在风雨中前往漳州火车站。在厦门的动车上,一直牵挂的母亲先后发来了5条语音,叮嘱他一定要“好好休息”。
好事多磨。27日零点,飞往北京的客机在延误后起飞。北京飞武汉的航班也晚点了,在大兴机场,陈平一等就是22个小时。在连续打了4天动员剂后,8月1日早上6时,陈平准时出现在武汉市中心医院造血干细胞采集室,注射最后一针动员剂。
病床前,护士给陈平念了一封感谢信:“虽然我们素未谋面,但在我生病的紧要关头,是你的勇气和力量给了我第二次生命;是你的坚持和奉献给我和家人带来了新的希望;是你的无私与善良让我们感到温暖”。
章晟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