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炒作涉华议题的北约,“老态龙钟”、不合时宜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  2024-07-16作者:赵婷婷

7月14日,印度加尔各答,民众集会抗议北约在亚太地区的扩张。图片来源 视觉中国

中青报·中青网见习记者  赵婷婷 记者 王  梓


今年是北约成立75周年,32个成员国近日聚首美国首都华盛顿特区参加北约峰会,渲染亚太地区紧张局势。

北京外国语大学区域与全球治理高等研究院教师、太和智库研究员陈征在接受中青报·中青网记者采访时表示,今年的北约峰会召开之际,欧美多国有重要选举。当前,欧洲向右转趋势明显,美国大选波折不断。这可能是11月美国大选结果出来之前,美欧之间最后一次高级别的领导人聚会。

据“美国之音”电台报道,本次北约峰会的议题主要包括俄乌冲突、‌北约各国增加防务预算、“印太地区”安全局势等。

陈征分析称,为了彰显北约存续的必要,美国等欲借本次峰会向外传递“北约团结”“美欧团结”信号。他们希望表明,不论是拜登还是特朗普赢得美国大选,美欧在俄乌及亚太地区等问题上的立场和政策都不会改变。

峰会期间,拜登的一举一动成为热门话题。据美国《华盛顿邮报》报道,在北约峰会开幕式上,拜登强调“北约始终是全球安全的堡垒”,向与会国家描绘了“令人畏惧且不断发展壮大的北约”形象,对援乌作出坚定承诺。讲话中,他声音洪亮,几乎没有失误。不过,7月11日,拜登在讲话时接连口误。有媒体直言,拜登从未如此“接近惨败”,他“最近的口误值得拥有奥斯卡奖”。

“本次峰会特意选在华盛顿特区召开,又值美国总统选举的关键时刻,实际上,拜登是想借此展示良好的个人形象、美国‘有能力领导全球’的形象,以此为大选加分。但拜登没能抓住机会,反而将‘老朽失能’的形象展现在世界面前。”陈征说。

陈征观察到,拜登政府有意将推动“北约入亚”作为执政期间的重要成果,但效果并不理想。6月27日美国大选首场电视辩论结束以来,民主党多位主要捐赠者及议员要求拜登退选。7月14日,特朗普遭枪击,进一步煽动了美国国内的族群对立。“拜登的赢面越来越小了。”陈征说。

本次北约峰会中,“中国”成为高频词。“美国之音”电台报道称,7月10日,北约发布《华盛顿峰会宣言》,称中国“持续挑战北约利益、安全、价值观”。北约秘书长斯托尔滕贝格宣布,计划同澳大利亚、新西兰、韩国、日本共同启动人工智能、网络安全、虚假信息和威慑中国相关项目,支持盟国同亚太伙伴举行更多海上演习。

针对北约炒作涉华议题、渲染“中国威胁论”,陈征分析称,“北约把中国作为目标、炒作涉华议题,早有征兆”。

2019年,北约伦敦峰会期间,29个成员国的领导人签署了一份联合声明,称中国崛起为北约带来“机遇和挑战”,这是北约首次表达“对中国的关切”。2022年,北约马德里峰会出台新“战略概念”文件,提及中国。现在,北约借口俄乌冲突,再次把矛头对准中国,试图借此推进“北约东扩”“北约入亚”进程。

陈征观察到,欧洲国家和亚太地区国家对“北约入亚”的看法不像美国那样坚定。

对欧洲国家来说,美国一直是北约领导者。美国想利用欧洲盟友孤立中国,巩固其霸权地位。压力下,许多欧洲国家紧随美国脚步,屈服于其“战略意志”。事实上,许多欧洲国家面临高通胀困境,对中国产品及经贸往来的依存度很高。它们与中国之间存在较多经济利益,无法做到与中国“脱钩断链”。

亚太地区国家的态度存在一定的摇摆性。日本、韩国、澳大利亚和新西兰连续3年受邀参加峰会,但澳大利亚总理阿尔巴尼斯未出席本次峰会,由副总理兼国防部长马尔斯率团参加。阿尔巴尼斯表示,“澳大利亚不是北约成员国”。

陈征表示,澳大利亚政府在“北约入亚”和中澳关系上的态度较为理性。今年以来,中澳经贸关系有回暖趋势,澳大利亚此举向中方释放了积极信号。

当前,俄乌冲突尚未妥善解决,美国领导力频遭质疑,欧洲军事实力下降,美欧民众尤其是年轻人对北约的不满日益加剧……北约未来将面对更多挑战。

陈征指出,北约是冷战遗存、阵营对抗和集团政治的产物,随着国际形势发展、当年建立北约的建制派逐渐衰老,它已然“老态龙钟”、不合时宜。

针对北约峰会渲染亚太地区紧张局势、充斥冷战思维和好战言论,7月11日,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林剑在例行记者会上表示,中方敦促北约摒弃冷战思维、阵营对抗、零和博弈的过时理念,纠正错误的对华认知,停止干涉中国内政、抹黑中国形象、干扰中欧关系,不要在搞乱欧洲之后,又来搞乱亚太。中方将坚定维护自身主权、安全、发展利益,以自身发展和对外合作为世界和平稳定注入更多稳定性和正能量。

责任编辑:王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