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方百计引才 真金白银留才

江苏太仓打造聚才引智“磁力场”

中国青年报  |  2024-07-12作者:孙庆玲 李超

在江苏省太仓市一家科技公司的展厅,陈列着一个长约20厘米的银灰色零件,看似不起眼,却是航空发动机的重要组成部分——涡轮叶片。

“如果说航空发动机是飞机的‘心脏’,那么涡轮叶片就是航空发动机的‘心脏瓣膜’。”该公司总工崔玉友介绍。这是一家从事轻量化、耐高温航空材料和航空发动机零部件研发与制造的企业,2020年成立,并落户太仓。

它和太仓的“相遇”有些巧合。此前,崔玉友和所在团队决定趁着“五一”假期为公司选址考察,但原本联系好的一个城市却在假期不接待,正愁不知去何处考察时,有人向他们推荐了太仓。太仓不仅在假期接待,接待规模更是超出他们的预期,“进来一看,会议室里站满了政府工作人员,还有不少领导,当时就很震撼”。

这对太仓来说并非偶然,这座立于长江入海口南岸的城市时刻准备着迎接天下英才。近年来,太仓坚持把人才作为引领高质量发展的“第一资源”,千方百计引才聚才,真金白银育才留才,努力以积极的人才政策、良好的人才生态以及一流的营商环境和产业生态,打造聚才引智的“磁力场”。

不拒众流 连通江海

太仓面积不大,有人开玩笑说,开车半个多小时就能横穿整个城市,如果再多开会儿,就到了紧邻的上海。城市虽小,却不失胸襟气度。长江流经此处奔涌入海,它曾被誉为“天下第一码头”,迎来送往天南海北的船只和人流。600多年前,郑和下西洋正是在此起锚,驶向更广阔的世界;30多年前,这里迎来第一家落户的德企,目前已有500多家德企选择在此扎根,它又被称为“德企之乡”。开放、包容,早已刻入这座城市的“基因”。

不拒众流,连通江海。如今,太仓再次向青年展现它的包容和热情。

在太仓市大学生创业园,一个个小微企业正在拔节生长。这里是太仓聚力打造的“长三角大学生创新创业首选地”。去年年底,太仓制定出台《关于支持太仓大学科技园打造长三角大学生创新创业首选地的若干措施》,面向大学生群体开出“零成本、低风险、无压力”的创新创业“支票”。

今年2月,王小东创办的递归科技(苏州)有限公司在该园区成立。他和团队原本在上海发展,致力研发AI油烟管道清洁机器人。此前他们由于场地有限,机器人测试都要跑到别人的场地进行,费时费力效率低。

入驻该园区后,他们不仅获得了园区提供的创业补贴、融资对接等“福利”,还拥有了自己的测试场地,并且可以免除3年租金,减轻了资金压力。

“现在我们可以更专注于技术研究。”王小东说,目前公司研发的机器人产品已进入商用阶段,正在拓展市场。与此同时,太仓大学生创业园也在帮他们进一步对接相应的资源。

“如果将传统形式的招商比喻成‘移栽’,那么资助大学生创业就是‘播种’。”一位太仓市领导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太仓出台支持大学生创业的政策,就是希望让大学生来到太仓、爱上太仓,帮助他们在太仓创业成功。这种情感上的纽带联系将会成为太仓宝贵的、难以撬动的资产。虽然大学生创业项目失败率高,但他相信,“只要资助的广度够,就像撒下一把种子,总会有一些破土而出”。

近年来,太仓积极为青年人才创新创业搭建比武擂台,以“青创太仓”为主题打造多个青年创新创业赛事,向海内外百余所高校抛出“橄榄枝”,招引青年创客扎根太仓投身创业热潮。

首次来太仓考察可领取500元补贴、求职有免费青年人才驿站、落户有快速审批机制、成长发展还有各类资源加持……可以说,太仓正以大气魄、大手笔面向全国甚至全球广发“英雄帖”,这方热土愿为每个伟大或普通的梦想撑起远航的帆。

以产聚才 以才促产

走进太仓点石航空动力有限公司的厂房,一台550公斤推力级涡喷发动机分外显眼。这台发动机由该公司自主研发,已完成4次试飞并成功实现了超音速验证,凝聚着公司总经理赵运生及团队近3年的心血。

这名毕业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博士曾在中国航发商发工作,2021年参与创办公司,致力于小型航空发动机研发与产业化。在厂房的一排排架子上,摆着各种发动机零件,其中一排有七八个不同构型的涡轮盘,外行乍看不易看出其中的差别,但这些细微的优化历程对一台发动机的研制至关重要。

高性能涡喷、涡扇发动机可大幅提升小型航空器有效载荷及续航时间,是未来高端制造业一大发展方向。“但它的研发是不断试错的过程,难度大、周期长,可能很长时间看不到成果和产出。”赵运生说自己很幸运,不仅赶上科技发展的好时代,也遇到了太仓,“太仓航空产业园的孵化器为我们提供了条件优越的办公室、厂房,还帮助协调获得了900万元的本地基金投资,给了我们一个成长期”。

不仅如此,不出太仓,赵运生及团队就能匹配到多家供应商或合作方。“上下楼就是上下游,邻里共建创新链”,这得益于太仓不断壮大的“3+3”产业集群,高端装备、先进材料、现代物贸三大主导产业规模均已突破千亿元,航空航天、生物医药、文化旅游三大特色产业快速崛起。目前,太仓已集聚160多家航空航天产业链企业,2023年产业产值超200亿元。

崔玉友表示,他们选择落户太仓,除了紧邻上海的区位优势、良好的营商环境等,当地的工业基础也是重要因素。在他看来,航空制造业的发展需要严谨认真、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也需要高素质的技能人才,而这在被誉为“德企之乡”的太仓都能找到。

围绕产业抓人才,集聚人才强产业。太仓坚持产业需求与人才引育步调一致,努力实现以产聚才、以才促产、产才融合,让人才与城市共同成长。如今,太仓市人才资源总量为23.87万人,其中高层次人才总量为2.82万人。该市还持续加强高素质技能人才培养,2023年新增高技能人才近6000人。

在赵运生看来,太仓创新创业环境优越,已具备航空航天产业先天优势和快速转化能力。目前,他所在公司已从最初的七八人增至30多人,实现了首款产品小批量生产交付,正在进行涡喷、涡扇发动机的系列研发,他也离自己的科技报国梦更近了一步。

乐居乐业 近悦远来

自嘲“在上海没住过电梯房”的赵运生如今在太仓有了自己的房子。来这里约3年,他觉得这座城市非常宜居,“交通也很便利,很舒服”。

他身边的同事有些并不着急买房,因为有便捷舒适的人才公寓可以住。王小东也告诉记者,其公司员工也多住在与公司一路之隔的人才公寓,每月租金700元至800元不等,并且租一免一,价格实惠,可以拎包入住。

2022年以来,太仓以“人到太仓就有房”为目标,加快建设和收储1万套人才公寓,构建系统完备、形式多样的人才乐居保障体系,努力塑造乐居乐业、近悦远来的人才发展生态。在王小东看来,“太仓提供了一个很平和安稳的环境,可以让我们专注做自己想做的事,这不管是对创业者,还是对普通员工来说,都是很重要的一点”。

宜居,也是90后福建姑娘马洁对太仓的第一印象。2022年8月,她跟随当时的男朋友、现在的老公来到太仓,入职一家位于太仓市沙溪镇的生物医药公司,并在离公司不远的地方租了一套三居室。

在这里,没有难以企及的房价,不需要漫长的通勤,也很少加班到晚上9点以后……马洁感觉生活的“幸福指数”明显提高。周末或假期时,她喜欢和老公去周边城市“打卡”,比如苏州、上海、昆山等,“这里去哪儿都很方便”。他们已经把双方父母接到了太仓,下一步正准备在此买房安家。

白天上班,晚上学艺,当“到夜校去”成为年轻人的生活风尚,太仓团组织推出“充电UP”青年夜校、青年夜课堂,将城市特色、历史文化、非遗资源融入青年夜校,让青年下班有地方可去,有技艺可学。

据了解,太仓聚焦人才实际需求,开通人才子女教育、三甲医院就医等“绿色通道”,并将进一步引进优质医疗、教育等资源,不断优化服务生态,努力让每个人在此安居乐业,真正留在太仓、爱上太仓。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孙庆玲 李超 来源:中国青年报


责任编辑:李立红,孙庆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