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8日,在2024中关村论坛年会平行论坛——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开放共享论坛暨怀柔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重大成果发布会上,一个二维码定格在大屏幕上。扫描二维码,即跳转到北京怀柔37个大科学装置的预约渠道。
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高技术处处长赵英俊表示,这场论坛是北京科技设施面向全球科研机构发出的“邀请函”。
在中国科学院副院长丁赤飚看来,科技创新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引擎,而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是推动科技创新、引领科技变革的利器,也是国际合作的重要平台。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创新和高技术发展司副司长任中保提供了一组数字。他们通过对近十年“中国科学十大进展”进行统计发现,100项科学成果中,近一半的成果都有设施的科研支撑,“可见设施开放共享对重大成果产出的重要性”。
怀柔综合性科学中心是国家批复的全国4个综合性科学中心之一,被定位为“世界级原始创新的承载区”,已成为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工作的新“增长极”。北京市和中国科学院、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相关单位共同布局了一批以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为代表的科技设施平台集群,以进一步链接全球创新资源、形成协同创新网络。
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林剑华介绍,目前,在怀柔布局的37个科技设施平台中,综合极端条件实验装置、地球系统数值模拟装置、多模态跨尺度生物医学成像设施等10个科技设施平台已进入运行状态,诚邀世界用户预约使用。
子午工程二期是怀柔科学城6个大科学装置之一,其综合实验基地于2023年正式建成启用。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主任王赤介绍,这是一个分布式的大科学装置,全国有16家单位、800余人参与,位于怀柔的子午工程综合信息与运控中心相当于工程的综合信息“大脑”。
王赤说,正在推动的子午工程二期,通过国内的台站,主要覆盖的是东经120度的相关范围,“如果我们跟西经60度的一些国家合作,可以实现对空间环境日不落的监测,大幅提升对空间环境的监测能力。目前,已有几十个国家和研究机构参与,共同推动国际子午圈大科学计划”。
为何科技设施开放共享如此重要?在王赤看来,空间环境研究是一个全球性课题,没有国界,因此开展国际合作是必然选择。另外,现在的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投资比较大,一个国家很难承担所有投资,开展国际合作可以使大家在同一个目标的基础上一起出资,实现共同的科学目标。
北京市委常委、教育工委书记于英杰说,北京将着力推动联合攻关,发挥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集聚优势,牵头组织好国际子午圈大科学计划、碳达峰碳中和国际大科学计划,积极谋划新的国际大合约计划,力争在全球共同关切问题上取得重要进展。
任中保透露,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正在研究制定有关设施开放共享的政策,并在推动主管部门进行评价时,将设施开放共享成效作为重要的考核内容。
本报北京4月28日电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张艺 来源:中国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