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杜园春
这个龙年春节,大家过得热闹、喜庆又温馨。开工返程,行囊中“家乡的味道”是全国“标配”,不仅满载着妈妈的爱,还有对家人和家乡深深的思念。家乡美食在你心中有着怎样的地位?你希望家乡美食能够名扬四海吗?
日前,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wenjuan.com),对1333名受访青年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90.1%的受访青年希望家乡美食能走出家乡,被大众喜爱,名扬四海。保护和推广家乡美食,59.3%的受访青年希望深入挖掘美食特色,避开同质化竞争陷阱,54.1%的受访青年认为要守正创新,保留本味和服务的同时创新消费体验。
“我的家乡有很多美食,特别希望它们能被大家知道,成为家乡的名片”
热干面、臭豆腐……李元是湖北人,他说,自己家乡的很多名吃、餐饮品牌都走了出去,现在不仅走到哪儿都能吃到家乡味道,还能让全国人民都认识湖北美食,这让自己特别开心和自豪。“在北京工作了这么多年,我一直去的两家武汉粉店面店都还开着,而且生意也不错。老板不光在食材上用心不糊弄,口味更是正宗。现在有越来越多的人去光顾,想着能品尝一下地道的武汉美食,真的是‘酒香不怕巷子深’。”
刘珠珠是南方人,在天津一所高校读研究生。因为南北饮食差异大,她上学时总是会想念老家的琅琊土豆等小吃,可是整个天津卖的都很少,仅知道的一两家离学校也非常远,因此时常想家。她特别希望家乡美食能走出家乡为大众喜爱,“美食不仅是一座城市的文化符号,也是旅游的符号,能吸引更多的人来家乡,能促进城市建设得更好,对当地居民来说是一件大好事儿。”同时,她觉得“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人们对各类美食的偏好更是一种缘分。
老家在江门的甄小铉,现在在广州一所高校读应用心理学专业。她吐槽,学校食堂的口味不太适合自己,有时候吃腻了想出门换换口味,学校距离市中心又特别远,在吃上没有太多选择,这让她特别想念家乡菜。“如今有越来越多的人会去我们那儿,但是在不少人的印象里,江门没什么好吃的。其实正相反,我的家乡有很多美食,特别希望它们能被大家知道,成为家乡的名片。”
“人们去到一个陌生的地方,看过的景色可能不太会想着再来看,但美食一旦吃过,只会心心念地更想来吃。”甄小铉觉得,相比风光美景,美食更拥有能让游客去而复返的魔力,能够更持久地带动一方的经济发展。“之前一部电视剧在江门取景,很多人就来参观,但热度过去了,人就少了。很多城市,像顺德、潮汕等,多是因美食吸引游客,像我去过后就还想再去品尝那儿的特色美味。”
调查中,90.1%的受访青年希望家乡美食能走出家乡,被大众喜爱,名扬四海。其中,西北地区(100%)受访青年的意愿最为强烈,其次是西南地区(98.2%),华南地区(91.9%),华东地区(90.9%),相对来看,华北地区(84.6%)青年的意愿最低;从年龄来看,90后(94.0%)的意愿最高,其次是85后(93.7%)。
推广家乡美食难点在哪儿?文化差异和口味偏好不同居首位
在南京工作的周闵是湖南人,饮食上偏好辣,但南京饮食在口味上偏甜。一次,得知公司附近有个湘菜馆,他马上兴冲冲地去打卡。“点了我们本地有名的几道菜,结果无一例外,本是辣的口味都变得很甜,不免有些失望,味道的反差让我不能接受。”周闵跟老板交流得知,本地人吃惯了甜,很多顾客都反映接受不了原本的辣度,最后只能将口味改变,但却变得不伦不类。
中文系本科毕业生乔伊的老家在川渝,自称“吃货”一枚。她感到,有的城市虽然也在推特色美食,但一些地道的小吃仍在不可阻挡地逐渐消亡。她觉得这与受众广泛与否、宣传重视与否有关。“得有能戳中人心的内容,宣传效果才会更好,也更容易被重视和推广出去。但那些小众食品,很多人都从来没有听说过,就很难引起人们的共鸣、带动回忆,往往在最初的宣传策划阶段就被放弃了。”
“各地的美食都是基于当地长期的生活习惯和习俗等,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像同是火锅,成都火锅一大特色就是麻辣,北京火锅就讲究一个‘涮’字。正因为这种不同,才构成了它们吸引人的地方。”周闵感慨,很多美食在进军他乡的过程中,为了迎合当地口味会做一些改变甚至是“妥协”,有的做得好,有的“变身”后则已经完全不再是原来的味道了,“很可惜”。
刘珠珠也有同感。她觉得,推广美食必然会面临的一个问题,就是或多或少地牺牲食物的地方特色,因为要考虑适应大众口味的问题。
大家感到推广家乡美食面临哪些难点?28.6%的受访青年认为是文化差异和口味偏好存在不同,26.8%的受访青年感觉缺少足够的宣传和推广渠道,23.9%的受访青年认为迎合市场与特色传承之间难平衡,15.5%的受访青年感觉缺乏创新独特的美食策划。
近六成受访青年希望深入挖掘美食特色 避开同质化竞争陷阱
乔伊回忆,B站上一位有名的吃播博主的一期直播,是在成都的小夜市。当时这名主播推荐了一位三轮推车阿姨的小食,让很多人都记住了这个本来“其貌不扬”的小摊,生意好了不少。“但是并不是所有用真材实料做美味的人都能这样幸运,或是自己就懂得通过互联网去宣传,更不用说像一些网红店有着专门的宣传团队。”她希望当地政府能充分挖掘本地美食的特色和典型,通过短视频等方式进行重点推广宣传,让地道美食被更多人看到。
此外,乔伊认为,营销宣传做得好是一方面,最重要、最根本的还得是美食本身。“前阵子一名网络名人去一家小餐馆吃饭,瞬间让这家店爆火,很多人慕名而去。这就相当于营销做好了,但如果不能延续当初的品控,小店的这波顾客最终还是会散去。”
在北京的李女士看来,推广美食是一个很缓慢的过程,要靠一点点地积累。她认为,首先是要有足够供游客去深入挖掘,带来丰富的体验的东西。“比如某地的炒饼好吃,但不能仅有炒饼这一样,还要有其他能吸引人的内容。”此外,在政府层面,要做好多方面的配套准备,包括当地交通、住宿,以及文化展示等。
保护和推广家乡美食,使其成为“家乡名片”,应该怎样做?
近六成受访青年(59.3%)希望深入挖掘美食特色,避开同质化竞争陷阱,57.7%的受访青年建议利用社交App、短视频、直播,实现美食快速传播,54.1%的受访青年认为要守正创新,保留本味和服务的同时创新消费体验,43.3%的受访青年建议举办美食节、美食文化展等,提高美食认知度,40.7%的受访青年希望官方将美食作为宣传亮点,提高影响力,26.9%的受访青年认为应支持本地美食产业的发展和创新,17.3%的受访青年希望城建规划中为小餐饮多保留一些空间。
参与本次调查的年轻人中,05后占0.8%,00后占25.7%,95后占28.1%,90后占26.4%,85后占18.9%。家乡在东北地区的占7.2%,华东地区的占26.5%,华北地区的占21.0%,华中地区的占16.0%,华南地区的占18.5%,西南地区的占8.5%,西北地区的占2.4%。
(丁香雪钰对此文亦有贡献,应受访者要求,文中乔伊、李元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