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河夜校”开启青年“潮生活”

中国青年报  |  2024-02-08作者:邢婷

第一次独立冲泡盖碗茶,罗欣欣的手紧张得有些僵硬。“享受泡茶过程远比熟记动作要领更重要。”这名27岁的“茶小白”在老师的指导下反复练习,终于泡出了香气四溢的盖碗茶。茶气氤氲中,年轻师生们围桌而坐,一起探讨冲泡技巧、学习茶桌礼仪,不时传来轻盈的笑声。

这是1月27日晚山东省济宁市任城区“运河夜校”茶艺课的一幕。济宁作为大运河的重要枢纽,有“运河之都”的美誉。如今这个以文化特色命名的青年夜校,正尝试探寻历史与当下、青年与未来的发展“密码”。

这里也是济宁市首家青年夜校,自2023年11月开办至今已累计开设180余个班次、青年思想座谈35场,3000余名青年收获欢乐和成长。

“白天除了忙还是忙,晚上宅家刷手机,时间一长就会觉得无聊。”身为一名上班族,罗欣欣道出了不少青年的诉求:如何让8小时之外的生活变得丰富有趣?

想学东西,却苦于无平台、无老师、市场化课程收费高——青年的诸多困惑正是团任城区委牵头创办“运河夜校”的动力。

一切从零开始。没有场地,团任城区委工作人员不停奔走协调;没有师资,他们从身边有艺术专长和教学经验的朋友找起;没有学员,就在微信圈一条接一条广而告之。

第一个500人的微信群很快满了,再建第二个、第三个。大家欣喜地看到,原来夜校对年轻人真有这么大的吸引力,每节课9元-49元的“亲民价”也是夜校的吸引力之一。

“不同于老一辈人通过夜校学技能、再就业,我们要办的是年轻人真正喜欢、热爱的(夜校),是城市年轻人的‘基础设施’,也是他们专属的‘少年宫’。”“运河夜校”运营团队负责人乔为家说,他带领一支平均年龄29岁的8人团队,为夜校设计“好玩”“神奇”的课程。

3个月间,课程不断丰富、迭代,从最早的心理学、油画和“社牛魔术”3门课程增至35门,包括以兴趣为导向的书法、花艺、中医经络养生、戏剧、曲艺、八段锦、银饰、香篆等课程,以及面向青年实际需求的抖音主播、面试技巧课,此外还会穿插刷牙课、红酒品鉴等特色课程。

除了有趣,新潮、有成效也被纳入课程设计理念中。比如,书法课不再教传统的横平竖直写字要领,而是让大家用国潮书法“画”一副春联;银饰课教大家做一枚自己独创的戒指;舞蹈课让大家学会近期流行的“科目三”……总之,让青年学员学有所得,乐在其中。

让年轻人教年轻人——一支平均年龄35岁的教师团队同样成为这间夜校的“专属IP”,他们有的是辖区内高校老师、群众艺术馆老师,其中不乏文艺店主。有朝气、会“玩梗”,这些年轻教师的加入为“运河夜校”更添几分活力。

32岁的苗珂即是其中一员。她教授的油画课很受学员欢迎,最快的一次,报名程序开启后,全部名额在20分钟内被“秒光”。在她的课堂上,画画不是严肃、呆板的事情,通过设计有意思的互动环节,她鼓励学员们放松创作、大胆表达。

“让学员觉得有趣,前提是我们要做有趣的老师,在这样一个传播美育知识的新平台上,我很享受和大家共同成长的过程。”苗珂说。

将90分钟课程分为5个小节,每个小节提炼出相应关键词,28岁的茶艺课老师刘梦笛会精心准备每节课,几个月来还收获了一群乐意分享、传播茶文化的年轻朋友。

“运河夜校”的“走红”,令人耳目一新的海报标语功不可没:“白天上班,晚上学艺”“吃一顿夜宵不如上一次夜校”“教啥不重要,重要的是有趣”……它们出自山东青年政治学院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大一学生谢玉洁之手,寒假回家后,她报名成为这里的学员。

谢玉洁不止一次惊讶于老师们对“DDDD”(意为“懂得都懂”)等网络流行语的熟知、教学方式的“另类”,“这是真正能打动我们年轻人的地方”。

28岁的央企员工常政是“运河夜校”首批学员之一,如今几乎每天都来上夜校,“毫不夸张地说,上夜校已经是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除了改变之前的生活方式,常政更推崇夜校的社交作用,将同样热爱艺术和生活的有趣灵魂凝聚在一起,由此找到一群志同道合的小伙伴。身处轻松开放的氛围中,常政琢磨着申请在这里开门课,将自己擅长的掐丝珐琅画分享给更多人,并正为此作准备。

按照“白天很文化、晚上更济宁”的办学方式,如今的“运河夜校”不仅是青年学习的载体,而且成为组织青年、凝聚青年、服务青年的新阵地,并实现青年社交“破圈”。截至目前,这里已开展“围炉音乐会”“船上观影会”“聚光行动”“运河学子 归巢筑梦”等“十大青年活动”共38场次。

为保证办学活动常态长效开展,“运河夜校”依托运河记忆青年之家和任城区老年之家,与场地管理方、第三方运营方签订三方合作协议,并出台《运河夜校管理服务制度(试行)》,对报名机制、组织结构、资金管理、教学管理等进行制度化规范。同时,为在校青年学生和教师购买人身意外保险,为教学活动提供全方位安全保障。

“我们从加快建设青年发展友好型城市出发,着眼青年群体社交、灵活学习的现实需要,解决筹集资金、招募老师、发动青年、更新场地等难题,不断提升夜校的吸引力。”团济宁市任城区委副书记李闻闻介绍,今年进一步扩展校区的同时设立多个灵活教学点,创新更加灵活的社会化募资方式,确保夜校更好满足青年需求。

按照团济宁市委的工作规划,2024年以任城区为试点,青年夜校将在全市14个区县全面铺开。

出乎意料的是,喝着运河水长大、越来越多在外打拼的年轻人开始将家门口的这所青年夜校视作“回家的理由”。“等我学成毕业后,一定选择回来,把家乡建设成令人羡慕的样子。”谢玉洁笃定地说。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邢婷 来源:中国青年报

责任编辑:王素洁,孙庆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