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厘子50元2斤”“砂糖橘10元3斤”“秋衣秋裤降价甩卖”……临近过年,记者在北京市东五环外的常营大集发现,前来购买日用品和置办年货的人很多。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不乏年轻人的身影。面对更加现代化的商场、越来越便捷的网购,为什么年轻人依然愿意赶大集?近日,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wenjuan.com)发布的一项有1333名青年参与的调查显示,产品品类丰富和食材新鲜是吸引受访青年赶大集的主因,88.2%的受访青年觉得赶大集让自己的生活更接地气。
“小时候经常赶集,对赶集有情结”
“红旗大集位于辽宁省营口市鲅鱼圈区红旗满族镇,有300多年的历史,在营口很有名,每到开集那天,会有许多人慕名而来。”辽宁营口的00后姑娘宋雅琪向记者介绍了当地的红旗大集,“由于集市离市区比较远,为方便大家赶集,现在还开通了班车,从市区到大集往返20元,挺方便的。”
调查显示,84.0%的受访青年体验过赶大集。交叉分析发现,80后受访者赶过大集的比例更高,为87.5%。
“我是在南方县城长大的,小时候经常赶集,对赶集有情结。”现居北京的80后石若云前段时间和家人一起赶了沙河大集,“氛围挺不错”。
石若云记得,小时候县城的集市是3天一次,每到赶集那天,附近村镇的人都会过来,叫卖特色的产品,非常热闹。她觉得,赶大集和去商场购物、网购的体验完全不一样,“大集更有节日氛围,很有烟火气”。
“小时候,姥姥家住在乡镇,那时我跟家人赶过集。工作后比较忙,赶集的机会就不多了。”家住银川的00后赵静,前段时间看到有博主推荐当地的金贵集市,就趁周末带爸妈一起去了。赵静介绍,金贵集市的位置偏郊区,开车过去的路上还会看到农田和大棚。到集市后她发现,各类瓜果蔬菜应有尽有,“商品价格比较公道,食品比较干净卫生。”
“在农村,没有那么多大商场,娱乐活动也不多,赶集是休闲放松的重要方式。”山东青岛的00后张小宇说,集市上的很多食品是现做现卖的,比网购和在商场买的味道好。
赶大集为什么受到年轻人的欢迎?调查显示,52.5%的受访青年表示是因为大集的产品品类丰富,51.8%的受访青年觉得是瓜果蔬菜新鲜,45.5%的受访青年认为是商品价格实惠。
北京的95后刘思佳逛过沙河大集,集市上有水果、蔬菜、牛羊肉等,品类比较齐全,水果蔬菜的价格比超市便宜。“对我来说,除了想在大集买到物美价廉的商品,最主要的是想感受北京的烟火气。”
此外,44.9%的受访青年认为赶集可以货比三家,44.9%的受访青年觉得有烟火气,41.3%的受访青年是为了休闲放松。其他原因还有:体验热闹氛围(34.1%)、方便拍照打卡(27.1%)、有节日仪式感(24.0%)、一种社交方式(22.8%)等。
人间烟火气,最抚凡人心
宋雅琪觉得,与网购相比,线下大集更快捷方便,“现在的集市越来越大,产品也更丰富,赶集的体验更好。我觉得网购再发达,也不会取代集市”。
宋雅琪说,现在的大集不仅是买卖东西的场所,还会融入新元素。比如红旗大集会举办一些演出,还有摊主一边卖货,一边直播,人们走累了,可以在旁边看摊主直播,还能跟他们唠嗑,这是逛商场体验不到的,更有趣,更快乐。宋雅琪提到,逛集时还遇到一个老奶奶拉着她想给她介绍对象,这让她觉得很有意思,“以后提到逛大集,就会想到这件事,是段很难忘的回忆”。
张小宇说,亲身体验集市的氛围,会感到很充实。“集市上的人很热情,即便是不认识的大爷大妈,只要你叫他们一声,他们就会回应,线下交流的体验很好。”张小宇觉得,赶大集还让自己的生活技能提高了,买东西前会货比三家,还学会了砍价。“之前我去买八角,先到超市看了价格,再到集上问价,在几个小摊中,找到最便宜的价格,很有成就感。”
调查显示,88.2%的受访青年觉得赶大集让自己的生活更接地气了。交叉分析发现,00后受访者认同的比例更高,为92.8%,然后是80后(89.8%)、85后(89.4%)。从所在地来看,农村地区的受访青年对此认同度更高,为93.3%,其次是一线城市(91.9%)。
“和家人一起逛集市,聊关于集市的话题,是段很温馨的经历。”赵静把赶集的经历发到了社交平台上,有网友留言询问集市的位置,顺便找一同赶集的伙伴,“赶集逐渐具有了社交属性和功能”。
“人间烟火气,最抚凡人心。”赵静说,当看到集市小吃摊上热腾腾的蒸汽、琳琅满目的商品以及热闹的人群,这种画面让她感到很治愈。
参与调查的受访者中,00后占15.7%,95后占24.6%,90后占35.9%,85后占14.2%,80后占9.6%。来自一线城市的占23.1%,二线城市的占37.8%,三四线城市的占28.7%,县城或城镇的占8.1%,农村的占2.3%。
(应受访者要求,石若云、刘思佳为化名)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王志伟 来源:中国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