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5.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上年增长7.2%、粮食产量再创新高……2023年国民经济“成绩单”出炉第二天,国家发展改革委聚焦七方面重点工作举措发声,举措涉及消费、投资、就业和民企等。
在国新办1月18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刘苏社说,过去一年中国经济顶住外部压力、克服内部困难,在战胜挑战中不断发展壮大。在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全球经济增长动能不足的大背景下,中国经济发展呈现出“稳”“进”“好”的特征。
展望2024年,刘苏社表示,我国发展仍是机遇和挑战并存。
他分析说,从困难挑战看,外部环境的复杂性、严峻性、不确定性上升,国内有效需求仍显不足,部分行业产能过剩,社会预期偏弱,风险隐患仍然较多,国内大循环也存在堵点。从机遇条件看,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重塑世界经济格局,我国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也在不断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持续彰显,物质基础更加坚实,产业体系更加完备,政策空间依然充足。
“总体上看,有利条件强于不利因素,支撑中国经济平稳健康发展的因素仍然较多。”刘苏社举例说,在国内市场潜力方面,随着我国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推动未来产业发展、促进绿色转型、加快新旧动能转换等方面的投资需求可以说是非常巨大,“今天的投资就是明天的‘竞争力’”。
他尤其提到国际市场新空间的持续拓展。他说,全球绿色低碳产品需求不断增加,带动中国电动载人汽车、锂离子蓄电池、太阳能电池“新三样”出口快速增长。“‘新三样’只是其中的代表,还有很多高质量、高效能、高性价比的中国产品出口明显加快,在更好满足全球市场需求的同时,也形成了一些新的增长点。”刘苏社表示,总的看,中国经济回升向好、长期向好的基本趋势没有改变,开放的中国将继续为世界带来更多的合作机遇,“中国经济前景光明,对此我们充满信心”。
信心背后,释放消费潜力仍被“寄予厚望”。国家发展改革委副秘书长、国民经济综合司司长袁达在发布会上表示,消费是最终需求,投资既是当期需求,也是未来供给,通过商品或服务购买等链条传导,还能有效带动收入增加、消费扩大,形成需求牵引供给、供给适应引领并创造需求的良性循环。
“当前和未来一段时间,要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必须坚定实施扩大内需战略,进一步释放消费潜力,扩大有效投资。”袁达介绍,与之相关的重点工作包括两方面,一是激发有潜能的消费,要下大力气改善居民收入预期、提高消费能力、增强消费意愿,另一方面是扩大有效益的投资,要拓展有效投资空间,持续优化投资环境,切实提高投资综合效益。
袁达尤其提到促进居民多渠道增收。他表示,要更加突出就业优先导向,确保重点群体就业稳定,积极拓宽居民增收渠道,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规模,强化农民增收举措。
值得注意的是,作为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力量,支持民营经济发展也是新一年延续的举措重点。
袁达表示,下一步,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有关方面采取的务实举措将在四方面重点发力,包括不断强化民营经济发展的制度和法律保障、狠抓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各项政策落实落地、持续畅通民营企业诉求反映和问题解决渠道、积极营造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良好氛围。
这意味着民营经济促进法立法进程有望提速。袁达说,要从制度和法律上把对国企民企平等对待的要求落下来,促进各种所有制经济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充分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作用。
本报北京1月18日电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朱彩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