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舰 英雄舰

——海军南昌舰党委领导备战打仗记事

中国青年报  |  2024-01-07作者:张均斌

2022年9月,南昌舰与盐城舰参加“东方-2022”演习。吴頔/摄



    冬天的黄海之滨,西北极地南下的风掠过海军南昌舰的船舷,八一军旗在舰艏迎风招展。在这艘舷号“101”的万吨大驱上,官兵正忙着训练、保养,他们刚刚战备巡航归来,马上又要投入下一次远海训练。

    南昌舰是国产055型导弹驱逐舰首舰,拥有强大综合作战能力,是人民海军现役主战舰艇的代表。

    2019年4月23日,青岛外海。南昌舰尚未正式入列,便领航驱逐舰群,光荣接受检阅。

    “战舰万吨,责任万吨。”南昌是人民军队诞生地,以英雄城命名新型导弹驱逐舰首舰,南昌舰党委深知,肩上承载着向海图强、强军兴军的如山使命。

    入列以来,南昌舰党委带领全舰官兵远航白令海、战巡太平洋,留下了远海练兵的闪光航迹,用实际行动回答好“胜战之问”“价值之问”“本领之问”。

    “舰由我操纵,我听党指挥”

    登上南昌舰,走廊里的一排烫金的舰训分外醒目:英雄城、英雄舰、英雄兵,第一枪、第一舰、第一人。南昌城是英雄城,南昌舰自诞生之日起就带着英雄的基因,舰上的每名官兵都熟知三代南昌舰的故事。

    从仅千余吨重的第一代南昌舰,到服役34年完成80多项重大任务的第二代南昌舰,再到如今的万吨大驱,三代南昌舰见证了中国海军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近海防御到远海防卫的历史跨越。

    2017年,南昌舰下水仪式那天,不少参加接舰的官兵激动得哭了。南昌舰军官祁伟光说:“那是一种扬眉吐气的感觉,我们终于有了可以比肩世界一流海军的先进舰艇。”

    “党把这么先进的战舰交给我们,亿万国人给予我们这么多期盼和厚爱,这既是至高的荣誉,更是伟大的使命。”在南昌舰军官于涛看来,南昌舰官兵骨子里就带着争当“英雄”、争当“第一”的自驱力。

    南昌舰第一次加入航母编队、执行远海训练任务时,就遇到了“挑衅”。

    2021年的一天,凌晨6时,西太平洋某海域,南昌舰党委班子在驾驶室紧急碰头。原来两艘外舰先后大角度转向,试图穿越中国海军舰艇编队。

    “我是中国海军101舰,请与我保持安全距离,并告知你方意图。”值更官多次与外舰喊话,但外舰未予回应。南昌舰同步快速机动,外舰几次试图穿越均难以实现,最终只得转向远离。

    阔步深蓝,在一次次惊心动魄的角逐中,舰员们展现出愈发强大的自信。舰党委一班人始终清醒而笃定:“舰由我操纵,我听党指挥,一个忠诚于党、坚强有力的战斗集体,才能所向披靡、战无不胜。”

    时任舰长说:“那次试探后,他们再未挑战过我们的反应速度和机动性能。”

    “祖国为我命名第一,我用第一回报祖国”

    军迷中流传着一句话,“颜值高的武器,战斗力十有八九不会差”,这句话适用于万吨大驱。从很多方面,都能感受到南昌舰性能的巨大进步。

    “过去我们常常感叹‘器不如人’,现在装备赶上了,我们更害怕‘技不如人’。”曾在3艘战舰上服役的南昌舰军官于景龙说。

    几百公里长的电缆组成了南昌舰的“血肉”,成捆的电缆每根几乎都连接着不同的设备,担负着不同的功能。几年前接舰,当登上南昌舰看到这密密麻麻的电缆时,南昌舰刘钥明觉得“脑袋突然转得很慢”“满眼看到的都是新设备,一些部件粗看像我认识的,仔细一看又不同”,他感到一种深切的“本领恐慌”。

    面对海军舰艇复杂的作战系统,官兵不但要熟悉设备,还要研究相应的战术和战法。可作为055型导弹驱逐舰首舰,南昌舰没有教材资料、没有训练大纲,也没有战斗部署表,接舰的官兵一切都要从零起步。

    接舰之初,舰党委就注重发挥党组织的作用,成立党员学习攻关小组,叫响“出厂就要形成战斗力”,通过开展“合心、合力、合编”系列教育,将来自不同单位的官兵拧成一股绳。

    舰员们回忆起那段日子,各有各的感触,不变的是对时间的描述:“5+2”“白+黑”。

    “那时一开射击协调会,经常会变成新装备学习讨论会。舰党委委员带头,一开就要到后半夜。”军官王成农回忆道。射击中,雷达目标不断跳变,给锁定目标带来困难。官兵们分析原因,摸清了装备的性能原理,反馈给厂家修改模型, 成功解决了这一问题。

    官兵们一边学装备,一边“挑毛病”,提出各类改进意见。南昌舰梁栋带人一条条筛选:“我们留下近千条优化意见,其中很多与武备系统直接相关。”这些意见,每一条都是对标准的重新定义,也是战斗力提升的一块块铺路石。

    为了熟悉装备,官兵们花了几个月时间,每个人画了“三张图”——电路图、操作图、系统流程图。原南昌舰军官周明辉要求:“部门长要会默写,普通舰员要会画。这样可以倒逼舰员快速熟悉装备,形成能力。”

    一艘舰艇从接舰到形成战斗力入列,一般需要花费1年半至两年甚至更长时间。但南昌舰最终只用10个月就完成了全训考核,实现入列当年即形成战斗力。

    2021年,南昌舰首次跨出国门参加中俄“海上联合-2021”演习。演习期间,双方需相互配合,开展舰机协同课目训练,但受困于当时恶劣的海况,外方舰艇无法起飞直升机。如果中方也不能起飞,那么这次演习的效果将大打折扣。

    “祖国为我命名第一,我用第一回报祖国。”舰党委与机组成员经过周密细致研究,决定向编队指挥所申请起飞直升机。面对大风和浪涌的影响,指挥员沉着应对,最终南昌舰圆满完成任务,得到外方人员一致称赞。

    演习进入对海上目标射击环节时,主炮瞄准系统中,远方的靶船只有鸡蛋大小,并且随着海浪不断晃动。“主炮炮弹没有制导系统,受气象因素影响大,精准击中目标是个不小的挑战。”军士史晓军对当时的场景记忆犹新。

    随着指挥员一声令下,史晓军按下发射按钮。“首发命中!”“两发命中!”消息传来,南昌舰官兵们兴奋不已。

    “战斗和准备战斗”

    “英雄的‘形’易塑,英雄的‘魂’难立。”军官祁伟光说,“英雄从来不是自封的,只有拼搏磨砺英雄,战场考验英雄,胜利成就英雄”。

    在去年的某专项任务中,面对外军战机频繁挑衅,南昌舰全舰战位值更连续6天从三更调整为两更,军官全时段值守在作战室。

    “如果战争真的来临,我愿当先锋、打头阵,迎难而上、不怕牺牲……”官兵们用一封封“请战书”和战地“入党申请书”,表达了誓死保卫万里海疆的坚定决心。

    至今,原南昌舰军官张松波仍对黄海之畔的一次教育课印象深刻。

    2020年夏,南昌舰执行某项训练任务,航行至刘公岛附近海域锚泊。官兵们列队后甲板,遥望刘公岛,一堂甲午海战现地教育随即展开。甲午海战的屈辱史犹如幻灯片一样,不断在张松波脑海中翻涌。“站在甲午故地,回望百年屈辱,作为新一代水兵,我们要锤炼打赢能力,练就过硬本领,决不让历史重演!”

    在南昌舰的荣誉室里,陈列着一块特殊的钢板。这块钢板来自某次海战参战舰艇的舰炮底座。在这块钢板上,签有李楚群、王正利的名字,舰党委曾邀请两位战斗英雄,为全体舰员讲述战斗故事。

    这块经历战火硝烟的钢板在官兵们心里有着沉甸甸的分量,被官兵们视为镇舰之宝。每逢出航动员、任务誓师,这块钢板总会出现在南昌舰后甲板,官兵们一遍遍重温这块钢板的故事,向其致庄严的军礼。

    “南昌舰舰员只有两种状态:战斗和准备战斗。”舰上官兵常常这样说,“第一个任务进行时、第二个任务准备中、第三个任务在计划内”。

    2022年,南昌舰作为编队“哨舰”,独自前出近百海里,直面外军航母编队,承担态势侦搜任务。

    “外军航母舰载机起降像上下班一样,满屏的目标,一天要处理数十批目标。”南昌舰党委抓住难得契机,带领全舰开展实战练兵。他们侦获多型飞机情况,并针对055型舰融入航母编队形成研究报告,成果丰硕。

    “一艘战舰的现代化不是看能装载多少导弹,而要看能为作战体系贡献多少。”在舰党委一班人看来,南昌舰具备强大的综合作战能力,是深蓝大洋上一柄克敌制胜的“利剑”,但现代战争不是单舰比拼,而要看体系的综合实力。

    一次,南昌舰航经某重要海峡。军官赵泉羽带人加强警戒,应对可能出现的水下威胁。当天19时许,他们从声呐的众多回波点中发现了异常,经过分析判断,确定了噪音方向和目标性质。

    这一发现被立即上报编队指挥所。南昌舰随即组织模拟攻击,将对潜警戒过程及时转化为练兵实践。事后,编队专门发电表扬南昌舰官兵。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张均斌 来源:中国青年报

责任编辑:王素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