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云南省财政厅会同省机关事务管理局发文,要求科学压减会议活动频次规模,从严从紧核定会议费预算,从源头上减少会议经费开支。文件要求,线下会议费实行综合定额控制,提倡线上会议形式;会议召开优先使用本单位场所,不得组织和参加旅游及与会议无关的参观活动,等等。
“不是在开会,就是在开会的路上。”类似吐槽很多人都不陌生。可说归说,很多时候,人们还是一边吐槽一边参会。过多过密的会议,让人不堪负累,很多人为了开会,耗去大量精力和时间,本职工作只好加班干、熬夜干、“捎带着干”。
这些年来,各地纷纷推出压减会议的措施。比如,2019年春节后上班第一天,山东省委就要求砍掉不必要的会议,全省各级各部门会议数量要减少1/3以上。能合并召开的一律合并召开,能开视频会的一律不集中开会,能现场办公解决的事情一律不开会。此外,有的地方还推出了“无会月”制度。
只是,有时候,压减会议就像一阵风,势头很猛,可疾风暴雨过后就风平浪静,甚至故态复萌。特别是到了岁尾年头,总结会、谋划会、表彰会……各种会议又纷至沓来,新一波“赶会”让人应接不暇。
会多会长,固然与事务繁多有关。通过开会寻求共识、统一思想、部署工作,也是各地各部门惯常的工作路径。但并非所有会议都是必须要召开的,为开会而开会,不仅不能解决问题,反而会形成“开会依赖”,影响效率。
也因此,下决心精简会议,由虚走实,也是调整工作思路、转变工作作风的必然。一者,砍掉了不必要的会议,可以腾出时间来做事情、抓落实,深入实际调查研究。总是泡在会议上,总是沉在文牍中,费时费力不说,也会因为远离现实而变得浮躁、不接地气。
推进工作不容易,各级官员只有多到一线去,多到生活中去,问需于民、问计于民,才能找到破解问题的办法,才能真正帮助基层解决实际问题。所以说,坐在办公室碰到的都是问题,深入基层看到的全是办法。换言之,即便是要开会,也应该对会议的必要性做些评估,聚焦问题、寻求破题,而不是漫无边际地开会。
再者,开会就要花钱,而且还会花不少钱。党政机关热衷于开会,无疑会增加财政负担。此前已有专家提出,除对“三公经费”进行财政监管以外,也要把会议费纳入监管。确实如此,这些年来,不少地方和单位开会开出了花样,不仅“吃住行”全包,甚至还安排旅游观光、发放纪念品等,让地方财政不堪重负。
此番云南省不仅要求压减会议频次和规模,还明确规定了各类会议的人均开支上限和开支范围。此外,诸如“严禁列支公务接待费等与会议无关的任何费用”“严禁安排宴请”等规定,也有很强的针对性。
在当下各级政府都在“过紧日子”的背景下,各地不妨参考云南省的做法,压减会议活动频次规模,减少会议费支出,从而腾出更多资金来惠企裕民。
而各级党员干部,若能从巨多的会议中解脱出来,多往基层一线跑跑,多听听老百姓的声音,走一走、看一看、问一问,不仅能迅速掌握情况,也能更好地解决问题,这无疑是件一举多得的好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