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澳青年肩负讲好中国故事的使命

——“港澳青年看祖国”各界港澳青年代表交流团赴京参访交流活动侧记

中国青年报  |  2023-11-28作者:中青报·中青网见习记者 王璐璐 记者 陈凤莉

    11月22日早上4点30分,敲门声在中央团校3号住宿楼此起彼伏,港澳青年代表穿戴整齐,陆续下楼集合,驱车前往天安门广场观看升旗仪式。

    7点07分,东方日出时间,五星红旗冉冉升起,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响彻整个天安门广场。150名港澳青年代表在观礼台笔直站立,肃然起敬。

    “我们就像这初升的太阳一样充满活力,希望在第二个一百年为国家贡献微薄之力。”全国青联委员、香港菁英会秘书长何沛林冬日早起的疲倦在国旗升起的那一刻荡然无存。

    11月22日下午,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丁薛祥在人民大会堂会见“港澳青年看祖国”各界港澳青年代表交流团,同他们座谈交流并合影留念。港澳青年代表备受鼓舞,更加坚定融入国家发展大局的决心。

    11月20日上午,“港澳青年看祖国”各界港澳青年代表交流团赴北京参访交流活动开营仪式在中央团校开幕。参加本次开营仪式的各界港澳青年代表共计150人,平均年龄32岁。随后几日,交流团参观了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国家博物馆,并分为“高质量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科技创新”“中华文化”“志愿公益”5个分团在北京开展深度交流活动,让港澳青年代表在参访中全面感受祖国各领域的发展魅力。

    民主,融入国家发展大局

    “你们知道这个是放什么的吗?”草厂社区胡同居委会书记李铮指着墙上悬挂在高处的一个铁盒问道。

    “牛奶”“报纸”……港澳青年的回答各不相同。

    “这是我们挂五星红旗的地方。”李铮笑着说。

    正值晌午,冬日暖阳爬上屋顶。“全过程人民民主”分团的港澳青年代表漫步在满是岁月痕迹的胡同里,在李铮的讲解下感受北京胡同最具老城风貌的共享生活区。

    走进小院,“小院议事厅”几个醒目的大字悬挂在议事厅的正中央,“里仁为美,睦乃四邻”的木匾悬挂两旁,房内摆设的老物件引得港澳青年代表驻足观赏。

    “整个社区窗明几净,质朴亲切。治理非常人性化,居民事居民议,居民事居民定,确实是一个非常好的践行人民民主的方式。希望澳门也能在人民民主道路上探索出新的实践成果。”“小院议事厅”一站的参观学习让全国青联委员、澳门大学张昆仑书院院长、澳门青年联合会副理事长黄才试受益匪浅。

    而后,他们又来到全国人大常委会港澳基本法委员会和北京市市民热线服务中心,进一步感受全过程人民民主。

    座谈会上,港澳青年代表与全国人大常委会港澳基本法委员会主任沈春耀针对“全过程人民民主”这一话题探讨交流。沈春耀称赞港澳青年蓬勃向上的青春力量,阐明国家治理体系中民主的重要作用。

    “探索全过程人民民主这个议题很有意义。中国有自己的发展进程、自己的制度,我们追求的民主不同于其他国家,让香港青年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的概念非常重要。民主不只是一人一票,而是多方面、多形式的展示。”全国人大代表、全国青联副主席、香港立法会议员霍启刚此行受益良多。

    “此次活动不仅加深了我们对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走出符合中国国情的民主发展道路的认识,也增强了港澳青年在国家发展大局中积极贡献力量的决心。港澳青年只有深刻理解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大理念和实践,全面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才能确保‘一国两制’沿着正确的轨道行稳致远。”无论是参观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还是全过程人民民主的会谈,全国青联委员、澳门青年联合会副会长崔天利都收获颇丰。

    “这次回到内地学习、参访,我才意识到原来香港和内地很早就有共御外侮的密切联系。”在全国政协文史馆的参观过程中,香港立法会议员助理谢之之对香港和内地血浓于水的情谊有了深刻的认识。

    暮色降临,北京市市民热线服务中心9层话房十分热闹:上百名接线员全神贯注地端坐在电脑前,头戴耳机,指尖在键盘上飞舞,轻声细语地与电话那头的市民互动。部分港澳青年代表对眼前的所见所闻充满好奇,纷纷跃跃欲试,接听市民来电。

    “聆听、记录、反馈、解决,他们太谦和周到了。我走访了那么多地方,几乎没有见到过如此高效、细致入微的服务方式。”黄才试被北京市市民热线服务中心话房接线员的敬业精神和耐心服务深深折服。

    科创,勇攀高峰

    “科技创新”分团的港澳青年代表走进中科院力学研究所展馆,参观了高铁、风洞等一系列现有大科学装置,感受一代代力学人薪火相传、勇于创新、攻坚克难的精神,深刻领悟我国科研人士的爱国情怀和接续奋斗的使命。

    “我们今天所享受的便捷源自他们常年累月的不断努力和创新。我为祖国的高质量发展感到自豪,也希望自己能在科技领域贡献力量。”中科院力学研究所的高铁模型让香港中文大学学生刘熙林感触颇深。这两天的参访让他看到国家在科技领域的蓬勃发展,尤其是医疗、农业、生产、能源方面的科技创新。

    在“两弹一星”纪念馆,港澳青年代表参观了中国在核武器和人造卫星领域取得的重大成就,了解了中国“两弹一星”的历史背景、科研过程和相关成就。

    “中国航天事业的成功,激发了香港青少年对科学技术的热爱,增强了民族自信心和认同感,对祖国也有了更强的向心力。”香港理工大学航天科研团队代表、土地测量及地理资讯学系研究助理陈龙说。

    “老一辈科学家的科研经历让我在精神上备受激励,相比之下我们在创业中遇到的那点挫折真的不算什么,回去之后会继续专注研究。”香港人工智能辅助农业公司联合创始人郝小添从香港科技大学计算机专业毕业后留港深造,因爱吃蟹结识了现在的合伙人,两人着手于人工智能农业养殖技术的研发与创业,利用自动化人工智能批量生产软壳蟹,帮助老人、小朋友解决吃蟹难的问题。

    “今天祖国的科技成就真的来之不易,在遭遇各种阻力的情况下,前辈们依然迎难而上,为祖国的强大打下一剂‘强心针’。”“科技创新”分团副团长、全国青联委员、澳门中华总商会青年委员会副主任刘智龙说。

    “我十分欣赏钱学森先生的科学才华、领导才能和对国家发展的贡献。他的成就不仅代表个人荣耀,也象征着中国科技发展的飞跃进步。”香港青年发展委员会青年大使、香港菁英会学界菁英主席陈靖对中国科研人员在曾经面临技术壁垒、资源短缺等重重困难下,依然不屈不挠、坚持自主创新和自力更生,探索出一套符合中国国情的科研模式很是钦佩。

    近年来,中央各部门、单位、港澳及内地组织,从就业创业到生活,都在努力促进港澳青年与内地的融合发展。陈靖认为,港澳青年的创新思维、国际视野和跨文化背景为地区的科技创新和经济发展带来了新的活力,在交流与合作过程中,所有参与者都从中获得了宝贵经验,实现互惠互利共赢的发展。

    文化,薪火相传

    北京的初冬到处一片金黄,展示着季节的韵味和历史的厚重。在永定河堤,“志愿公益”分团的港澳青年开启了一场单车比赛。“北京是一座充满活力的城市,我会把所见所闻介绍给澳门青年,让他们多来北京走走、看看,了解这里的历史和文化。”“志愿公益”分团副团长、澳门青年联合会理事长黄嘉伦说。

    “中华文化”分团的港澳青年走进颐和园,感受中国古代园林建筑之美;参观了什刹海文展中心,领略中国古琴文化的魅力;在北京龙顺成京作非遗博物馆,沉浸式体验了中国传统家具木器制作技艺。

    “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传承和发展的根本,筑起我们的文化自信。我任职于航空业20年,民航业为澳门与内地人文交流往来搭建重要桥梁,中华文化也是港澳与内地连接的重要载体。”澳门青年联合会副理事长刘雅乐说。

    “每一名港澳青年都是中华文化的传播者。祖国是我们的家,也是我们的根,我们的文化和传统都源自于这片土地。我深刻了解了中华文化的核心价值,也会继续坚持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澳门舞蹈家协会主席、中华文化发展协会理事长梁剑丹说。

    “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凝聚了中华民族的智慧和美德,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一直以来,让中国的曲调在国际上传播得更广更远更响亮、推动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是我事业道路的终生追求。”香港灵宵剧团的当家粤剧花旦、编剧谢晓莹是一个土生土长的香港女孩,她自幼喜欢粤剧,对中国文化怀有浓厚兴趣。近几年来,她多次前往中国内地交流,见证10年间内地的变化,更认知到这一代人正处于文化强国建设的时代洪流之中。

    “登上鼓楼,欣赏古老的建筑和钟鼓的声音;参观大唐芙蓉园,体验盛唐的风光和文化;走过青砖灰瓦的老胡同和四合院……”一个个精彩的瞬间被22日晚在中央团校举行的“我和我的祖国”青春汇报会暨“港澳青年看祖国”主题交流活动分享会一一记录下来。从影像、演讲,到情景剧、歌曲,汇报会上的每一个节目都流露真情,数次引得台下掌声雷动。

    “我们共同祝愿祖国国泰民安,香港澳门繁荣稳定!中华青年前程似锦、再创辉煌!”点亮中国地图环节将汇报会推至高潮,一曲集体大合唱《我和我的祖国》唱出了港澳青年、嘉宾和工作人员的依依不舍。

    据有关部门统计,自2月全面通关以来,“港澳青年看祖国”主题交流活动港澳青少年参与已有16.5万人次,交流足迹覆盖内地所有省份,掀起内地与港澳青年双向奔赴的热潮。

中青报·中青网见习记者 王璐璐 记者 陈凤莉

责任编辑:李立红,惠滢,陈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