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0个愿望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  2023-11-20作者:杨杰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杨杰

闽赣交界处,山路绕过一弯又一弯,客坊中心小学的大门便出现在眼前。它地处福建省三明市建宁县最偏远的乡镇,绝大多数学生都是留守儿童。

来访者首先会被一处心愿墙吸引,绿色的假叶子旁垂挂着红色吊牌,随手拿起便是一片真心:一年级的邹婧“想要一根棒棒糖”,后面四个字用拼音替代;陈梓敬的愿望是“我希望一家人能快点团聚。”

客坊中心小学有180个学生,许多人过年都不曾见到父母。每年入学季,“小孩子们都是不笑的。”校长罗仔秀说。开学第一个星期,学校就把全校学生留守情况做一个摸底,目前有70%的学生是留守儿童。他们被分为两类,一类的孩子比较积极,二类的孩子可能会有一点自卑和叛逆。 “我们针对不同情况给他们建档立卡,然后再把他们分到全校的老师身边去,一类跟二类综合一下,混在一起,由一个老师做他的代理家长。”

客坊中心小学有27个老师,平均年龄28岁,全是“代理爸爸妈妈”,从晨光熹微到暮色降临都陪孩子一起。过年时,只要监护人带不走孩子,代理爸妈就把学生接到自己家里。

每个月,代理爸妈还会给孩子们过一次集体生日,蛋糕和礼物是必备的,除了这些,爸妈从远方发来的视频是最值得期待的。

父母的影像还会在心愿墙旁的电视上滚动播放,想家的孩子偶尔会跑到这里哭一下。另一种思念家人的排解方式是打视频电话,从傍晚到睡前,学校有两台电脑供孩子们跟父母沟通。电脑所在的教室常常是最热闹的校园一角,每日大排长龙,学生们甚至为此摇号。

学校的一面墙上张贴着家长的照片,有在养殖场工作的爸爸、在市场卖菜的妈妈、做家具组装的爸爸、在服装厂做工的妈妈、在快递站工作的爸爸等等,照片上家长们穿着工作服、拿着营生工具,埋首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照片下有一行家长寄语:“亲爱的孩子们,不是爸爸妈妈抛弃你们不愿在家带你们,我们也是为了生计、为了你们,不得不背井离乡辛苦工作……”

校长罗仔秀解释照片墙的用意:“家长出去是为了改善生活,这么讲很苍白,有图片学生就会直观感受到。把父母在外辛苦劳作的情景告知孩子,让他们能够理解父母。”

能征集到这些照片,自然少不了家长的配合。罗仔秀说,这些家长收到学校的邀请后,一是觉得安心,二是觉得感动,三是要反思自己跟孩子交流不足的地方,及时弥补。

这些措施被客坊中心小学总结为“真爱6+1”,“6”即晓真情、绘真景、系真爱、育真人、懂真规、吐真言,“1”是学一项艺术技能。每天傍晚有两个小时,学生们可以学乐器、体育、书法,还组成了航天小组,交流科学知识。

客坊中心小学“真爱6+1”入选教育部首批“乡村温馨校园”建设典型案例,同时分别被教育部、民政部评为“全国基础教育优秀工作案例”“全国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和困境儿童保障工作先进集体”。

“我们希望他们身在乡村,但是自信和尊严都不比别人缺失,也希望他们心中会有世界。这是我们每个教师的理念。”罗仔秀说,“我们希望做到这些,让他们从容成长。”

心愿墙上的吊牌正在减少,每一个到访此地的参观者几乎都会帮孩子实现一个微小的愿望:一个乒乓球、一支笔、一颗糖,而那些更宽广的愿望,则需要整个社会帮他们实现。



责任编辑:从玉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