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31日下午,大连长海广鹿岛镇的渔民老程把晾晒好的渔网搬到了船上。一整个下午,他都在码头忙活,“备水备油、整渔网、上物资”。第二天,老程那两艘泊了将近4个月的渔船将出海捕捞。
9月1日12时,为期4个月的黄渤海伏季休渔期正式结束。停泊在辽宁大连、河北秦皇岛、山东威海等地渔港码头的渔船,都将拔锚出海,开启今秋捕捞作业。环黄渤海地区的渔民是一个庞大的群体,今年仅从大连码头出发的渔船,就有近8000艘。
对当了40多年渔民的老程来说,“开海”那天从来都是令他激动的日子,但这一次,他心里“有些膈应”。
8月24日13时,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启动核污染水排海,这一计划预期持续30-40年。同日,中国海关总署叫停进口日本水产品。
老程所在的长海县,是中国东北地区距离日本最近的地方。眼下,尽管核污水还没有到达中国近海,但焦虑已经蔓延到老程这些渔民的心头。
“干一天渔民,就要晒一天网”
做好第二天的出海准备后,老程晚上和伙计们喝了顿酒。
休渔的4个月里,今年61岁的老程除了修船补网,几乎无事可干。他的妻子有时去当地的海水养殖场打工,“一小时差不多挣30元,但不一定每天都有活”。除此以外,老程一家没有其他收入来源。
2021年,老程换了两艘100多马力的渔船,加上这两年换机器、检修,前前后后花去近60万元。像他这样的养船人,出海捕捞是一家人赖以生存的支柱,他一年要干满8个月,“只要不刮风就出海”。
海边日出早,平时老程就住在码头,凌晨四五点出发。老程说,出一次海一般要花一天一宿。如果天气好,他的船一个月最多能捕捞20次。近两年,全家一年收入能有20多万元。
出海前的酒桌上,老程不可避免地和伙计们聊到了日本排放的核污水。“我们都是吃海上饭的,看到新闻就担惊受怕,怕核污水到了这里,渔民都‘瘫痪’了。”话虽如此,在出海前,他仍然像往年那样雇好8个人,甚至还预支了工资。
老程介绍,广鹿岛镇有八成人是渔民或者养殖户。“大家靠海吃海,污染了大海,怕捕上来的鱼卖不出去。”广鹿岛当地渔民捕捞上来的海鲜,一般都有固定的销路。例如老程的渔获,通常在码头就被当地人收走。部分会在当地海鲜市场售卖,端上大连市区的餐桌;有些则通过线上渠道发往全国各地。
不久前接受采访时,因为还未开海,海鲜市场也没开放,老程无法得知海鲜的行情,只说“随行就市”。
尽管不知道海鲜市场前景如何,老程这样的渔民还是得照常出海捕鱼,因为“不出海一定会赔钱”。他看到网上的消息,想着“核污水暂时还没到我们‘这疙瘩’(辽宁方言,指此地)”。但以后怎么办,老程心里没底,吃海吃惯了,他没想过转行。
对许多从事海洋捕捞的渔民来说,转行并不容易。辽宁师范大学海洋经济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的孙康教授,曾于2019-2020年在大连旅顺沿海渔村进行问卷调查。他走访的541名渔民平均年龄为52.63岁,其中有92.5%的渔民学历为初中及以下。渔民的收入主要来自渔业,有90.2%的渔民家庭渔业收入占家庭总收入一半以上。
老程说,自己干了一辈子的海,与天斗、与海斗,“没想到现在还要和日本核污水斗”。
“老百姓都低头干活吃饭,等到日本排污了我们才知道,希望台风能把核污水刮回去。”他的妻子在旁说。
根据农业农村部发布的《2022年全国渔业经济统计公报》,2022年中国渔业人口为1619.45万人,其中像老程这样从事海洋捕捞的渔民超过100万人。对这些渔民来说,核污水虽然是潜在的威胁,但生活仍要继续。
“干一天渔民,就要晒一天网。”老程提高声调说。
9月1日下午1点多,老程在船头放了一挂鞭炮,便驾船驶向大海。
“海鲜卖得更多了,但心里受罪”
当老程出海捕鱼时,在大连龙王塘附近做海鲜生意的程明,正在等待码头上鱼。
9月1日中午,龙王塘渔港附近的海面上飘散着缕缕白烟,程明目送数百艘渔船拔锚启航,渔民纷纷燃放烟花爆竹,希望讨个好彩头。
等这些渔船回来,最新鲜的海鱼、螃蟹、海蛎子(牡蛎,又名生蚝)、虾爬子(虾蛄,又名皮皮虾)就会出现在程明的档口上。虽然日本排放了核污水,但他的海鲜生意暂时没有受到什么影响。这两天,程明放在冷库里的冻货“卖得还不错”。“有人挺恐慌的,甚至去抢盐,但吃海鲜的人照常吃。”程明说,开海后他也不打算减少收购量。
不过,程明心里还是隐隐担忧,生怕“老百姓买东西不积极了”。他在龙王塘租了个门面房,房租每天要两三百元。“如果生意干不了了,我就只能去当门卫,50多岁工地也不要了。”
和焦虑的程明相比,29岁的江女士则经历了过山车式的一周。江女士家在江苏南通吕四港镇,家里上一辈就是做海鲜生意的。吕四港临近全国八大渔场之一的吕泗渔场,是全国六大中心渔港之一。江女士介绍,吕四港镇的居民大部分靠海谋生,镇上的渔船就有几百艘。
南通的开海时间早于大连。8月6日,南通市部分专项捕捞渔船已经出海捕捞。在日本核污水排海前,虾、蟹、鲳鱼等海鲜已在当地上市。8月24日当天,江女士仍像往常一样在朋友圈推销海鲜。但看了一天核污水新闻的她,还是忍不住在晚上8点转发了一份“权威通知”。那张图片显示,专家说“核污水对我国近海渔业影响很小”,江女士“请大家放心食用海产品”。
其实,她自己心里很恐慌:“虽然现在海鲜还可以吃,但不知道以后还行不行。如果消费者不敢吃了,那我也只能转行做淡水养殖。”对她来说,淡水养殖是一个完全陌生的行业,“当地没有人懂养殖,相当于从头开始”。
在江女士看来,自从日本排放核污水后,她的未来变得不确定了。她说,当地有传言,海洋捕捞的风险变高,目前银行的船舶贷款已经停止放贷。对江女士而言,自家上百万元的投入“摇摇欲坠”。 “这是在受罪,还不如一棒子打死,我好另谋出路。”
她完全没有想到,日本核污水排海后,自家的海鲜生意反而变好了。这些天,她家线上线下销售情况都要比往常更好,销售额比平时高出三成。生意最好的时候,一天销售额能达到近5万元,“这在平时很少见”。同时,当地海鲜收购行情也变得火爆,渔民的海鲜一上岸就被抢光,价格还上涨了5%左右。也有媒体报道称,江苏海鲜价格一度上涨20%以上。
江女士后来分析,许多人认为海鲜以后就不能吃了,要赶紧消费,甚至用自家冰柜囤积海鲜。不过,一时的火爆生意没有让江女士彻底安心。在她看来,这一行的不确定性仍然很高。
9月1日上午,有人在她朋友圈留言,说她家的海鲜没有经过检测。“这样的人有,但不多。像这位说不能吃海鲜的人,根本就没在我家买过海鲜。”江女士说,如果有消费者来问她,她也只能答复“现阶段还能吃”。至于以后的情况,她并不清楚。同在吕四港做海鲜生意的倪老板,干脆购入了一台核辐射检测仪,在朋友圈发布自己海鲜显示“检测正常”的视频。
更多反对吃海鲜的人,出现在一些渔民、海鲜经销商的抖音直播间里。8月24日当天,在某互联网平台,多个渔民直播间涌入大量恶评,称“吃海鲜会得癌症”,卖海鲜的渔民是在“害人”。由于恶评不止,有主播当场崩溃落泪,冲着镜头大喊:“现在真的还没有污染!”也有不少网友在直播间声援:“中国渔民没有错,主播加油!”
一名开海鲜网店的卖家说,日本排放核污水后,他头发都愁白了几根。他自称花光了10年积蓄,投入上千万元建设5000多平方米厂房,“立志用一生专注于海鲜水产”,现在因为核污水,“犹豫要不要继续坚持”。
“多少有点不冷静”
日本核污水排海后,一批人冲入直播间攻击海鲜卖家,另一群人却在“囤海鲜”。
拼多多平台数据显示,平台内海参、大黄鱼、梭子蟹、海鲜熟制品、海鲜礼盒等产品的销量,实现翻倍增长。京东超市数据显示,8月24日,京东超市水产品销售额同比增长150%。多家电商负责人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海鲜订单近日出现暴涨,导致“仓库加班加点打包海鲜”。
一些人为了“吃得放心”,对商家提出“只要8月24日下午1点前捕捞的海鲜”。还有一些消费者,通过网络渠道购入核辐射检测仪,对购买的海鲜进行自检。8月24日,“核辐射检测仪”相关词条登上了某电商热搜榜单词条。热搜显示,该产品“本周增速232%”。在该电商平台上输入“核辐射检测”“海鲜”进行检索,出现多个商品选项,价格从数十元到上千元不等。
某店家对记者称,自家销售的核辐射检测仪可用于检测海鲜,但目前“全网断货,预计15天左右才能发货”。一名购买了检测仪的消费者说:“因为家住青岛,经常吃海鲜,担心核污染所以买一个。”有专家提醒,普通消费者购买放射性检测仪必要性不强,因为放射性测量还需使用多种仪器和方法。
对家住大连的周翔来说,囤海鲜和买检测仪“多少有点不冷静”。自认为是“海鲜重度爱好者”的他,虽然也关注了日本核污水排放的新闻,但这些天仍然“顿顿海鲜”。
老程只是众多从业者中一个寻常的渔民。他眼下最担心的并不是多少天后的事情,而是刚捞上来的这几十斤螃蟹、扇贝,明早能不能卖个好价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