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威指南发布 基层诊疗新冠有章可循

中国青年报  |  2023-01-19作者:刘昶荣

    春节假期前,一场面向全国基层医护人员的新冠诊疗培训正在进行。1月11日,《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基层诊疗和服务指南(第一版)》(以下简称《指南》)发布。《指南》受国家卫生健康委基层健康司委托,由中华医学会全科医学分会联合其他医学行业协会共同编撰而成。为了让基层医疗机构从业者更好地理解和执行《指南》,从1月11日到18日,中华医学会全科医学分会牵头举办了《阻击新冠“强在基层”》在线培训直播。

    “农村地区卫生健康服务资源相对不足,特别是春节假日将至,人口大量流动,城市务工返乡人员和回乡探亲过节人员将迅速增多,这对农村疫情防控和救治带来了严峻挑战。”国家卫生健康委基层卫生健康司司长聂春雷在首场培训前的致辞中说。

    日前,中青报·中青网记者专访了制定《指南》的专家组组长、中华医学会全科医学分会主任委员迟春花教授。她告诉记者,《指南》是基于对基层的调研编撰而成,对于基层而言可操作性强,撰写专家组由全科医学、呼吸与危重症医学、感染病学、中医学、公共卫生等各领域的国内顶尖专家组成,让《指南》又兼顾了权威准确性,因此很受基层医生欢迎。

    基层可操作性强是《指南》最大特色

    迟春花表示,基层可操作性强是《指南》最大特色。以重症转诊的参考因素为例,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基本不会做的白介素、铁蛋白等检查指标没有被选用,而是用了基层常用的症状严重程度、心率、呼吸频率、有无紫绀等体征,以及指氧饱和度、血常规、C反应蛋白等简单指标。

    可操作性强的特点,也贯穿到了8天的培训当中。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呼吸与危重医学科副主任陈亚红在题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诊断与分型》的培训中说:“新冠病毒引起肺炎时,影像特征表现为浅淡的磨玻璃影,位置在下肺靠近胸膜的地方。早期诊断时,胸部X线的敏感性不如胸部CT。但是胸部X线检查是基层非常常规的检查,用X线检查时,推荐后前位联合侧位胸片检查。”

    目前,疫情防控进入新阶段,工作重心转为“保健康、防重症”。《指南》强调,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患者基层首诊负责制已经全面推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将围绕“保健康、防重症”的工作目标,着重加强老年人、孕产妇、儿童、慢性病患者等重点人群的社区管理,确保存在重症风险的患者能够得到“早发现、早识别、早干预、早转诊”,降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重症转化率和死亡率。

    在培训中,有一期专门讲解《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重症早期识别与处理》,授课的是北京协和医院全科医学科(普通内科)副主任医师朱卫国。

    朱卫国在培训中列举了一个例子,提示基层医疗机构的医生查体时一定要关注患者日常血压。有两名患者,一人的血压是105/70mmHg,另一人的血压是90/65mmHg,两名患者的心率、呼吸频率、体温等其他指标相同。单看这组数据,后者貌似更危险,因为其血压值已经接近休克血压值。但由于这两名患者的日常血压分别是160/120mmHg和95/65mmHg,因此,实际情况是第一名患者更危险。

    这样可操作性强的知识点,在基层很实用。截至1月17日,培训的总观看量已超过200多万人次。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被推到前所未有的重要地位

    作为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社区防控专家组的专家,迟春花说,在工作重心还处于“防感染”阶段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承担了疫苗接种、核酸采样、流调、转运、发热预诊、科普讲座以及服务管理特殊人群等工作,很好地发挥了兜底作用。

    工作重心转移后,基层医疗机构又转到了“保健康、防重症”的赛道。聂春雷表示:“新的防控形势和要求,把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推到前所未有的重要地位。”

    迟春花对此有着切身的感受。1月6日-8日,中国呼吸学科发展大会召开,大会云集了呼吸学界多位重量级专家,专家纷纷对迟春花说,基层工作太重要了,如果基层能把首诊做好,去大医院看病的患者将会减少很多;如果把高危因素的人群提前管理好,发展成重症的患者也会变少。

    基层医疗机构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但是其从业人员水平参差不齐的现状也不可忽视。《指南》的出台,将为基层医疗机构应对“乙类乙管”后的感染高峰和日后可能出现的局部疫情再暴发,提供重要的操作范本。

    国家卫生健康委也专门发文,要求全国各地广泛动员组织基层医务人员根据日程安排,选择合适渠道参加《指南》的相关培训,确保基层医务人员培训全覆盖。《指南》相关的培训涵盖了新冠病毒感染的抗生素合理使用、对症支持治疗、中医治疗、炎症指标的判断等22个主题。

    迟春花表示,《指南》的系列培训有助于提升基层医疗机构的诊疗能力,对推动今后的分级诊疗制度的完善也将发挥积极作用。

    本报北京1月18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