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云龙入选《自然》杂志年度十大人物,被称为“新冠预测者”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  2022-12-15作者:叶雨婷

杂志截屏。北京大学供图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北京12月15日电(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叶雨婷)今天,《自然》杂志公布了2022年度科学影响“十大人物”,北京大学生物医学前沿创新中心(BIOPIC)副研究员、北京昌平实验室领衔科学家曹云龙入选。这一榜单旨在选出十位在这一年重大科学进展中占有一席之地的人物。

《自然》杂志这样介绍:“曹云龙:新冠预测者(COVID-predictor),帮助追踪新冠病毒的演化,并预测了导致新变异株产生的重要突变。”

基于中和抗体免疫压力的新冠病毒RBD进化趋势预测模型。北京大学供图

基于对新冠变异株的序列分析发现,曹云龙等发现新冠病毒变异遵循两点规律:一是突变主要发生在康复者和疫苗接种者体内产生的中和抗体所针对的“热点”表位,从而实现最大程度免疫逃逸;二是不太可能出现破坏病毒关键功能的突变。

据此,团队提出了一种理性的新冠病毒广谱中和抗体筛选策略,认为候选的中和抗体药物不仅要有强中和能力、可组成表位不冲突的抗体对,同时,广谱中和抗体药物还应靶向非优势免疫表位,从而可以不受群体免疫逃逸突变的影响;此外,理想的中和抗体药物应靶向乙型冠状病毒B支系RBD上的保守位点,且这些位点最好涉及关键的病毒功能,从而使得抗体逃逸突变不易出现。

据悉,新冠疫情暴发以来,曹云龙与团队成员围绕着新冠病毒免疫逃逸及其演化变异的分子特征展开系统性研究,其中有关新冠中和抗体药物研制和奥密克戎株免疫逃逸机制的创新性研究结果为抗击疫情做出了重要贡献,以第一作者或共同通讯作者在《自然》《细胞》等杂志发表10余篇论文。

2022年,奥密克戎在全球流行,打破了病毒的单一进化规律,多种亚型株不断变异出现并显示出很强的免疫逃逸能力。曹云龙和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谢晓亮团队深入地研究了奥密克戎变异株的免疫逃逸特征。

显然,全球范围内疫苗研发的速度已落后于病毒进化速度,所存在的“免疫印迹”效应可能会导致新研发的变异株疫苗也很难抵御未来变异株的感染。因此,曹云龙表示,“之后,除了正在研发的广谱中和抗体药物,我们还将致力于研制可以克服既往‘免疫印迹’干扰影响的广谱疫苗,从而互补地提供对新冠疫情的全方位防护。”

责任编辑:原春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