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小时完成“太空送货”!中国航天打破世界纪录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  2022-11-12作者:邱晨辉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邱晨辉

仅用了两个小时,中国航天就实现了“太空送货”。

11月12日10时03分,天舟五号货运飞船搭乘的长征七号运载火箭,在文昌航天发射场点火升空;12时10分,天舟五号完成与中国空间站天和核心舱后向对接口的交会对接任务;至此,中国空间站“T”字构型组合体与首个访问者的首次交会对接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这场持续仅约两小时的交会对接任务,创造了人类航天史上最快交会对接纪录,该项纪录的诞生,也标志着我国快速交会对接技术成功完成在轨验证。”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五院天舟五号货运飞船制导、导航与控制(GNC)系统副主任设计师胡海霞说。

天舟五号对接空间站天和核心舱示意图。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五院供图

她告诉中青报·中青网记者,我国快速交会对接技术成功在轨实施,打破了此前国际空间站由俄罗斯“联盟MS-17”载人飞船于2020年10月14日创造的3小时3分钟的纪录,标志着中国航天交会对接技术取得新的突破。这对于提升我国空间交会对接水平,提升空间站任务应急物资补给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交会对接技术是载人航天活动三大基本技术之一,曾是中国载人航天工程“三步走”战略第二步任务的关键内容。

2011年,神舟八号飞船与天宫一号完成首次交会对接;2012年,神舟九号任务突破和掌握了航天员手控交会对接技术;2017年,天舟一号货运飞船成功开展与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的6.5小时快速交会对接在轨试验,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近地快速交会对接技术”的国家。

如今,我国又打破世界纪录,实现2小时快速交会对接。

胡海霞表示,这些年来,我国的交会对接模式更加多样化、功能更加丰富,适应能力更强,说明中国的空间交会对接技术更趋成熟。

11月12日12时10分,天舟五号采取自主快速交会对接模式,成功对接于空间站天和核心舱后向端口。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供图

与天舟货运飞船此前的6.5小时快速交会对接相比,天舟五号货运飞船主要从两方面进行了方案调整。

胡海霞介绍,一是优化了交会对接的控制制导策略,将远距离导引过程由多圈次压缩为不到一圈,将多次变轨压缩为了两次综合机动,该部分用时由原来的4个多小时减少到约1个小时;二是在近距离自主控制段,减少了多个用以确认飞船状态的停泊点,类似动车组减少经停车站数量一样,加快了接近速度,该阶段时长由2个多小时缩短为约40分钟。

“2小时超快速交会对接技术突破,对于中国空间站的长期在轨运营具有重要现实意义。”胡海霞说,运输时长大大缩短,使运输特殊鲜活试验品成为可能,而且能够极大增强太空紧急救援能力。如果将该技术应用于神舟载人飞船,将大大减少航天员赴空间站的飞行时间。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五院502所交会对接首席专家解永春说:“严格来说,2小时交会对接并不是我们为天舟五号增加的新功能,之前的天舟也有该功能,只是因为该模式对飞船飞行状态要求较高,所以之前未曾进行在轨实施,天舟五号交会对接任务的圆满成功,也标志着中国实现了交会对接方面的一个新的突破。”

解永春认为,2小时交会对接只是飞船GNC系统的一个选项,GNC系统可以根据火箭入轨的情况,自主选择不同时长的交会对接模式,其中2小时超快速交会对接是目前最快速的模式,此外还可以选择3小时、5小时和6.5小时方案等。

胡海霞表示,从6.5小时到2小时,天舟五号任务成功解锁中国空间交会对接技术的新功能,实现了“太空货运专列”到“太空货运高铁”的华丽升级,让太空见证了新的“中国速度”。

11月12日12时10分,天舟五号采取自主快速交会对接模式,成功对接于空间站天和核心舱后向端口。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供图

据介绍,天舟五号货运飞船是中国空间站在轨建造阶段最后一发“送货”任务。后续,中国空间站完成在轨建造后,初步计划每年发射两艘载人飞船和两艘货运飞船。为了满足密集发射的需要,天舟货运飞船实行组批生产的方式,同一批次的外形、功能相似或相近。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五院天舟货运飞船总设计师白明生表示,天舟三号、天舟四号、天舟五号货运飞船是同批次生产的,天舟六号到天舟十一号则是另外一批。从天舟六号货运飞船开始,会进行系统升级,如对货物舱进行比较大的改进,大幅度增强密封舱的货物运输能力等,这样给航天员提供的物资可以支撑更长的时间。

责任编辑:梁国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