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仍将是中日友好事业的骨干力量

中国青年报  |  2022-11-03作者: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胡文利

    今年是中日邦交正常化50周年。为秉承睦邻友好,携手共同发展,10月30日,中华全国青年联合会和日本内阁府共同主办纪念中日邦交正常化50周年中日青年对话会。

    在不同的年代,中日青年交往被赋予了不同的历史使命。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中日尚未建交,中日青年交往突破反华势力封锁,为新中国争取有利的外部环境。上世纪80年代中国改革开放后,中日青年交往秉承“友好”与“发展”原则,将“世代友好”的共识落实到各领域。进入21世纪,中日实力对比与国际格局迅速转变,两国关系既合作又竞争,既亲近又疏离。在这样的背景下,中日青年交往的主旋律是什么?新的时代命题等待中日青年共同回答。

    中国崛起了,日本对华认知失衡

    1978年8月,中日两国签订了《中日和平友好条约》,同年11月,中国共产党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中国开始了改革开放进程。中国社科院日本研究所副所长吴怀中对中青报·中青网记者表示,这两件大事的相继发生,预示着中日关系迎来了新机遇。双方在各方面都能找到契合点,中日关系从此进入“蜜月期”。

    1990年,冷战随着苏联的解体宣告结束,美日等国最大的对手不复存在。在吴怀中看来,中日关系也由“蜜月期”进入“稳定期”——由于日本调整对外战略政策,中日关系出现过波动和摩擦,但都得到了妥善解决,中日关系整体积极。1998年,中日签署第三份政治文件《中日关于建立致力于和平与发展的友好合作伙伴关系的联合宣言》,这是对上世纪90年代中日关系的圆满总结。

    到了2010年,中日关系发生了转变。那一年,中国GDP开始超越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尽管目前中日经济总量的世界排名只差一位,但数值上,中国经济总量已是日本的3倍。“中国崛起后,日本很不适应,对中国和中日关系的定位出现了偏差。它认为,中国崛起的负面因素可能更大,甚至是一种威胁。”吴怀中说,中国发展速度之快,实际上连他本人也没有想到。上世纪90年代他去日本留学时,去餐馆“吃碗拉面都得下半天决心”,因为会花去半个月的工资。如今作为访问学者再到日本,日本的物价已不再令他感到难以承受。

    中美关系的转变,也是导致中日关系发生变化的原因之一。作为美国的盟友,日本在外交战略和基调上也跟随美国的步伐。此外,新冠肺炎疫情也影响了中日各层面的往来。种种因素堆积形成结构性矛盾,导致中日关系多了一些防范和竞争色彩。

    尽管如此,中日各领域的交流合作从未中断。经贸方面,截至目前,日本是中国的第四大贸易伙伴,中国是日本的最大贸易伙伴。文化方面,两国在商业展演、音乐影视、动漫游戏等领域的交流合作蓬勃发展,共缔结友好城市256对。科教方面,2021年中国赴日本留学生约11万人,是日本的第一大生源国;中国也是日本学生赴海外留学的主要目的国之一。

    2010年2月到2019年5月,程永华在日本担任大使。对于这9年零3个月的经历,他用了四个成语形容——波澜起伏、迂回曲折、爬坡过坎、重回正轨。

    程永华是中日恢复邦交正常化那年进入外交系统的。在他看来,中日关系这50年,从一开始“既近又远”发展到“近而又近”,现在又有些“既近又远”的味道了。“近”既是指地理位置,也指包括经贸关系在内的各种交集;“远”指的是心理距离,双方听到的都是透过麦克风传来的声音,不真切,杂音多。“要打破这种氛围,最重要的是双方民众要面对面地接触,广泛开展民间外交。”程永华说,通过分析日本人对华态度民调数据,对华态度相对最差的是五六十岁的人群,相对最好的是18岁到29岁的人群。他认为,人在年轻时没有太多成见,所以青年工作大有可为。

    中日青年友好的时代命题是什么?

    即便是在中日关系跌至冰点的时候,两国民间往来也从未中断。2015年5月,日本自民党总务会长二阶俊博率领由3000名日本各界人士组成的大型交流团来华访问,展现了日本民间同中国加强交往的意愿。外界普遍认为,此举是对1984年“三千日本青年访华”的再现,是对改善中日关系的一次积极尝试。吴怀中认为,中日关系的基础在民间、在经济、在地方。要改善当前的中日关系,应该继续发挥中日两国民间经济文化的纽带关系,“以民促官”“以经稳政”。当下的国际形势和客观条件与过去相比都发生了变化,要推动中日关系重回正轨,应该找到两国发展目标的共同点和协调点,从务实合作入手,从涓滴小事做起。

    10月30日,全国青联为纪念中日邦交正常化50周年,举办了中日青年对话会。与会中日青年围绕青年发展型城市、创业就业、优质教育、文化交流、气候变化行动等议题开展了务实交流。

    文化交流是最能引起两国年轻人共鸣的话题。中国青年对《海贼王》《火影忍者》《灌篮高手》等一批“二次元”作品耳熟能详,而日本青年则对中国丰富的美食、工艺、旅游等表现出浓厚的兴趣。中国留学生江湘吉认为,两国青年对两国文化软实力的认同,对中日友好形成了很大的助推力。

    气候变化是中日两国共同面临的问题。日本政府的目标是到2030年使碳排放比2013年减少一半,到2050年实现碳中和;而中国政府的目标是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中国青年柴博认为,展望未来,中日应对气候变化领域的合作将大有可为。

    中国人工智能技术近年来发展迅猛,处于世界范围内领先地位。对此,日本青年川端涉真很感兴趣。他希望今后能与中方青年围绕人工智能、电动汽车等面向未来的领域进行合作交流,也希望有机会来到中国,亲自体验中国文化。

    日本青年长谷川昂辉最感兴趣的,是中国青年发展型城市建设。将政府和地方的社会力量集中起来,为青年发展提供大力支持,这种做法在日本还比较少见。他希望日本今后借鉴中国经验,将青年发展纳入日本的政策和举措中。

    中国青年的热情与朝气,让日本青年若狭花深受感染。她希望将来能与中国青年在教育领域进行交流与合作,并希望参加此次会议的中日青年能成为终生朋友。

    对于纪念中日邦交正常化50周年这次青年对话活动,日本青年起了一个名称:“桥创+50”。日方青年片小田真理子解释说,这个名称有两层含义,一是参加这次活动的日中青年约50人,二是大家共同作为两国之间的桥梁,一起创建下一个50年。

    “在中日邦交正常化50周年这个重要的节点,我们要回顾梳理中日关系的发展历程,从中汲取面向未来的智慧。”吴怀中呼吁中日两国青年回归邦交正常化的初心和原点,将命运和未来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为两国关系的健康稳定发展、构建契合新时代要求的中日关系,作出应有的贡献。  

    本报北京11月2日电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胡文利 来源:中国青年报

责任编辑:高鑫诚,陈小茹,邹艳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