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85%以上学校开设科普、文艺等兴趣课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  2022-10-28作者:王亦君 先藕洁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北京10月28日电(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王亦君 先藕洁)今天上午,受国务院委托,教育部部长怀进鹏向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七次会议作《国务院关于有效减轻过重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促进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全面健康发展情况的报告》时透露,有关部门推动学校每周5天、每天2小时(以下称“5+2”)开展课后服务,充分挖掘校内潜力,统筹用好科普、文旅、体育等校外资源,引进28万名专业人员参与课后服务;不断丰富课后服务项目,学校普遍开展了学科知识辅导答疑,85%以上的学校开设了科普、文艺、体育、阅读等兴趣类活动课程;督促各地通过财政补贴、服务性收费或代收费方式,落实课后服务经费。

“双减”实施一年多来,建设了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扩大优质教育资源共享,现有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优质资源4.4万条,日均浏览量达5058万,有效支撑“双减”工作;坚持以改革促“双减”,建立了一批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组织开展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先行创建,出台义务教育质量评价指南,规范中小学招生秩序,推动中考依标命题、难易适度、教考衔接,着力强化学校教育主阵地作用。

怀进鹏表示,下一步,将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加强学科类隐形变异培训治理,完善黑白名单制度,严惩重罚违规行为,并向社会公开通报;强化非学科类培训监管,指导各地压实主管部门责任,抓紧制定设置标准,严格准入程序,完善日常监管体系;健全培训机构“爆雷”、“冒烟”监测预警制度,建立风险台账,跟踪督促指导,保持风险机构“动态清零”等。

进一步提高作业设计水平,在“压总量、控时间”的基础上,注重“调结构、提质量”,深入开展优质作业设计与展示交流活动,广泛汇聚共享优质作业资源,不断提高作业设计的针对性、有效性;进一步提高课后服务水平,研究制定课后服务指南,完善课后服务信息化管理,加强资源建设,采用“引进来、走出去”等方式统筹利用社会资源,不断丰富课后服务内容,更好满足学生多样化学习需求等。

加快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优化区域教育资源配置,强化学前教育、特殊教育普惠发展,坚持高中阶段学校多样化发展;统筹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协同创新,推进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优化职业教育类型定位等。

强化执法,注重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治理,理顺执法工作机制,配齐配强执法力量,加强执法人员专项培训,统筹各方资源,推进综合执法,提升治理的整体效能等。

督促地方全面落实课后服务经费保障机制,指导保障不足的地区逐步提高保障水平,将课后服务经费主要用于参与课后服务教师和相关人员补助;关心解决教师负担过重问题,督促落实中小学教师减负清单,切实减少教师非教育教学负担,保障教师潜心教书育人等。

引导地方政府减少对升学率的过度关注,大力宣传各行业、各学历层次劳动者自立自强、勤劳创新致富的典型,引导用人单位树立科学用人评价导向;利用家长委员会、家长学校等多种途径,加强“双减”政策解读和家庭教育指导,引导家长树立科学育儿理念和正确教育观念等。

责任编辑:崔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