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让人民过上幸福生活,这才是最大的人权。”
5月25日,国家主席习近平视频会见联合国人权事务高级专员巴切莱特时,再次鲜明地向世界表达了中国人权观。
人权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成果和标志,尊重和保障人权是现代文明的基本精神,也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不懈追求。人民的利益是否得到维护,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是否得到增强,是检验一国人权状况的最重要标准。
对发展中国家来说,生存权、发展权是首要人权,贫困则是实现人权的最大障碍。如果人民不能免于穷苦和匮乏,奢谈“人权”就是空中楼阁。2020年11月23日,随着最后9个贫困县宣布脱贫,全国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清零”,现行标准下近1亿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中国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宣示着中国减贫事业和人权保障的巨大成就。
数字背后,是艰苦卓绝的奋斗,是惊天动地的山乡巨变。从雨林到沙漠,从溜索到钢梯,中国香港媒体人陈贝儿,选择用脚丈量这条“无穷之路”,向全世界的观众展现这个时代最美的风景:那是怒江峡谷危险的溜索“变身”过江大桥的波澜壮阔,是悬崖村易地搬迁后,再也不必费力背老人下山就医的便利,也是义务教育“没有一个娃应该被落下”的不懈努力……
当贫穷的死结被解开,每一个舒展的笑容,都勾勒出幸福生活的模样,都展现出中国保障人民生存权这一基本人权的决心和努力。
脱贫攻坚的恢弘历程,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生动写照。除了基本的生存权,中国还致力于增进人民的经济社会文化权利,推动人民生活水平实现历史性跨越。保持经济长期快速增长;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从1978年的385元增加到2021年的80976元;基本建立覆盖全民的社会保障体系,人民健康和医疗卫生水平大幅提高;全面实现城乡免费义务教育,使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95.4%……
大道至简,实干为要。一项项扎实可感的成果,关乎人民能否获得更有品质的生活、更高质量的教育、更加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为可靠的社会保障和更加美好的生态环境,始终体现着以人民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的人权理念。
这再次证明:人权是历史的、具体的、现实的,保障人权,靠的不是空浮的口号和虚伪的作秀,而是实事求是的精神,是脚踏实地的奋斗。就像荷兰著名人权学者茨瓦特所指出的,在中国这样大规模人口、大幅员地域、经济基础落后、条件差异巨大的国家里,高水平地实现人权,体现了中国政府在人权方面的真诚努力。多年来,中国走出了一条顺应时代潮流、适合本国国情的人权发展道路,体现着急民之所急、解民之所忧的浓厚人文关怀。
没有“放诸四海而皆准”的人权标准,也没有完美的“理想国”,在人权发展道路上,不需要颐指气使的“教师爷”,把人权问题政治化、工具化,搞双重标准,不过是以人权为借口干涉别国内政。尊重国情的不同,正视历史文化、社会制度、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差异,才能从本国实际出发,探索出适合自己的人权发展道路,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中国的人权发展道路,正赢得国际社会的广泛赞同和支持。巴基斯坦伊斯兰堡国际事务委员会负责人赛义德·乔杜里曾指出,中国积极参与全球人权治理,为国际人权事业发展提供了中国方案。世界银行发布的研究报告显示,“一带一路”倡议的全面实施,可使3200万人摆脱日均生活费低于3.2美元的中度贫困状态,将有力提升更多国家的人权保障水平。
“我们追求的发展是造福人民的发展,我们追求的富裕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踏上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中国将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努力为人民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矢志不渝地为解放人、保障人、发展人的目标而努力,是时代的使命,也是中国人权事业不断发展的见证。
青平 来源:中国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