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续奋斗 乡村振兴气象新

中国青年报  |  2022-05-12作者: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王林 魏婉

2020年8月25日,西藏林芝市工布江达县错高村,平措(右)表演完当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梗舞”准备回家,他的妻子接过演出服的帽子。错高村是林芝市唯一一个保护完整的古村落,2019年该村57户农牧民搬迁至新村,计划通过旅游产业改善生活。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李隽辉/摄

  5月阳光明媚,湖南省新化县曹家镇栗山坪村最近正热火朝天地施工,准备新建一条机耕道,让农用三轮车可以直接开到田里。伴着轰隆隆的施工声,73岁的村民罗光泗在地里忙着种黄豆和西瓜。因为老伴早年病逝,罗光泗一个人在家种不了多少地。前几年,他干脆把自家的地流转给了村集体合作社,不仅每年都能有笔地租收入,自己还能给合作社打工,日子越过越殷实。

  “在家门口就能打工赚钱,春耕秋收都不用肩扛手抬了,这样的好事以前想都不敢想。”回顾这10年,罗光泗说,他们村顺利脱贫,很多村民买了小汽车,村里的小学也安上了电脑,“日子真是一年比一年好。”

  2017年,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2020年,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完成了消除绝对贫困的艰巨任务。脱贫以后,中国的广大乡村正在接续奋斗,走在奔向共同富裕的路上。

  产业兴旺,农民收入多了

  2018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海南考察时强调,乡村振兴,关键是产业要振兴。要鼓励和扶持农民群众立足本地资源发展特色农业、乡村旅游、庭院经济,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

  乡村要振兴,关键是抓住产业振兴这枚金钥匙。这一点,曾经的驻村第一书记蔺彬深有感触。2021年7月,蔺彬被派到栗山坪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这是距新化县城约20公里的一个行政村。新化县一度是湖南省最大的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由于历史和自然原因,形成了高寒山区、水淹库区、石灰岩干旱区“三大贫困带”。

  和很多贫困的农村一样,栗山坪村一直未能振兴的一大原因就是产业匮乏,发展后劲不足,村里好多年轻人早早就出去打工了,留下来的村民更加找不到出路。

  为破解这道难题,2019年栗山坪村的32位村民每人出资1万元,再加上政府下拨的70多万元支持经费,成立了新化栗山红生态种养专业合作社,把村里的320多亩荒山开垦出来,全部种上了经济果树和农作物。

  蔺彬算了一笔账:合作社每年给每户村民支付土地流转费3万多元,让村里的荒山有了固定收入;合作社种植农作物需要大量人手,村民参加务工,工钱按天结算,灵活增收,像罗光泗这样的老人在家门口就能打工挣钱。

  合作社除了种植经果林,还套种西瓜、黄豆等短期作物,最近又掐着时节播种了200多亩黄豆。经蔺彬所在的光大集团帮扶工作队“穿针引线”,种子由湖南一家豆制品企业提供,黄豆收上来也直供这家企业。

  这些年,栗山坪村不仅顺利脱贫,还走出了一条“主动造血、增收致富”的新路,农户增收途径越来越多,村容村貌和人居环境也更加干净整洁。

  中国农业大学教授、农民问题研究所所长朱启臻认为,只有综合利用乡村各类资源,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首先是要摸清乡村产业资源优势和乡村已有产业基础,其次需要专注一个产业并放大其价值,另外还需要明确乡村产业发展主体,把家庭农场和合作社作为新型经营主体重点培育。

  守住绿水青山,种出“金果果”

  在奔向乡村振兴的道路上,越来越多的人发现,不是非要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守护好家乡的绿水青山,一样能拥有“金山银山”。

  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的“悬崖村”,曾经是远近闻名的贫困村。25岁的苏不惹是家里的大哥,同时也是3个孩子的父亲。尽管他开设了自己的网络视频账号,也有不少粉丝,但靠做农活、当导游,一年的收入只有万元左右,无法撑起家里的重担。

  曾经,困住苏不惹的是大凉山;如今让他走出困境的,也是一眼望不到头的大凉山。

  凉山州的西昌、木里等地冬暖夏凉、日照充足,吸引众多游客的同时,也适宜油橄榄等经济作物的种植。这种产自地中海地区的油料作物,在我国每年消费大约8万吨,不仅价格较高,而且大多还要靠进口,全国只有四川凉山、云南保山等少数地方适合种植。

  2015年前后,凉山州提出做大规模、做优品质,大力发展油橄榄这一富民增收、改善环境的新兴产业,实现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双赢。此后,凉山州陆续引进多家企业,对接当地农户种植油橄榄,搭建起“贫困户+龙头企业+互联网平台”的生态产业模式。

  有村民算过一笔账:油橄榄亩产大约1000多斤,2020年的收购价大约为4-6元/斤,刨去成本,农户种植油橄榄每亩净赚三四千元。

  心思活络的苏不惹也开始涉足油橄榄产业。几年干下来,他已经是一家油橄榄企业在“悬崖村”种植基地的管理员,负责照顾村里近200亩油橄榄树。通过土地流转、销售分红、务工等方式,他的年收入达到4万元,成了村里小有名气的“致富带头人”。

  2019年,苏不惹和其他3位村民作为技术工人,前往凉山州西昌市接受“农业种植技术和MAP项目”培训。这是中国扶贫志愿服务促进会和中国平安保险集团联合开展的致富带头人培训班。详细又实用的线上培训课程,让他信心倍增,对于打造油橄榄品牌和销售,也有了全新的认知。

  凉山州政府预计,到2025年,凉山州油橄榄种植面积将达100万亩。到时,漫山遍野的油橄榄既能保护生态环境,也能成为大凉山的“金果果”。

  2020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考察时强调:“希望乡亲们坚定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在保护好生态前提下,积极发展多种经营,把生态效益更好转化为经济效益、社会效益。”

  朱启臻表示,保护好生态环境、绿色有机没有污染,本身就是重要的、具有经济价值的资源。随着人们对健康的追求,良好的生态环境所产出的产品具有很高的健康价值。“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可以直接转化为经济效益。”

  掀起“厕所革命”,城乡生活差距小了

  中国有70多万个行政村,这些村子要发展,找到致富产业只是第一步,之后还有很多问题要解决。

  广西百色市乐业县新化镇百坭村是远近闻名的“甜蜜之乡”,多年前这里就开始大规模种植砂糖橘,村民一出门就能闻到果香,但往往一回家,就会闻到臭味。当时,百坭村绝大多数农户家里使用的都是旱厕,没有自动冲水和洗手装置,“一个土坑两块板,苍蝇蚊子到处钻”,是村民如厕的真实写照。

  生活小康不小康,农村厕所算一桩。近年来,乐业县大力推进农村厕所改造,依靠相关政策和市县补贴,百坭村为每户提供1200元补贴,鼓励村民修建水冲厕所,提高生活卫生质量。

  但这不是个花钱就能彻底解决的问题。在推进农村“厕所革命”的过程中,乐业县农业农村局工作人员发现,有的村民观念比较保守,认为改厕所会让家里异味更加严重,还有的认为会影响风水,因此不愿配合。

  为改变这类观念,干部们走村入户讲道理,让已经改好厕所的人向身边的亲戚朋友传递信息。“通过展示洁净、卫生的厕所环境,使村民思想从‘要我改厕’转变到‘我要改厕’上来。”百坭村党支部书记周昌战说。

  如今,百坭村已完成户厕摸排495户,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96%,农村人居环境显著提升。随着砂糖橘、蜂蜜等特色产业的快速发展,百坭村旧貌换新颜,不但新修、拓宽了村里的道路,还建起了广场、农趣园,不少村民还购置了汽车。村民们说:“这生活跟县城里也差不了多少了。”


责任编辑:潘圆,宁迪,王林,王国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