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舟”向天宫

——天舟四号发射升空侧记

中国青年报  |  2022-05-12作者:黄国畅 邱晨辉

    伴随着一阵山呼海啸般的巨响,火箭尾焰划破如墨的夜空,天舟四号货运飞船在长征七号遥五运载火箭的托举下一飞冲天。

    5月10日凌晨,天舟四号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成功发射,2022年中国空间站在轨建造任务首战告捷。

    观澜千年的古城紫贝,在这个夜晚,目睹了中国航天的又一次起航。

5月7日,海南文昌,天舟四号货运飞船船箭组合体从总装测试厂房垂直转运到发射区。人民视觉供图

    5月9日22时许,椰风习习,发射塔架处,灯光照射得分外明亮。远远望去,长征七号遥五运载火箭在塔架“包裹”下呼之欲出,天舟四号货运飞船进入发射倒计时。

    曾经,古人对天宫充满向往,那么如何到达天上呢?《博物志》中记载,银河和海相通,有个住在海边的人乘槎登天,形象生动地体现了先祖对于利用交通工具畅游天宫的渴望。

    如今,神话传说从梦想走进现实,中国空间站被称为“天宫”,中国货运飞船是“天舟”,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文昌航天发射场是中国空间站建造母港……

    “去年以来,我们先后发射空间站天和核心舱、天舟二号和天舟三号货运飞船,圆满完成了空间站关键技术验证阶段发射任务。”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主任邓洪勤说。

    此次天舟四号任务是空间站在轨建造阶段的首次任务,也是长征七号火箭第5次、文昌发射场第17次航天发射。据他介绍,天舟四号货运飞船总长约10.6米,最大起飞重量13.5吨,为空间站上行运输和在轨存储、补给物资,支持开展适应货运飞船能力的空间运用和技术试验……

    5月10日1时许,在人们注视下,发射塔架回转平台徐徐打开,火箭上的五星红旗和“中国载人航天”字样格外醒目。此时距离发射还有不到1个小时。

    与发射塔架隔海相望处,是发射场铜鼓岭测控站。发射过程中,年轻的雷达岗位操作手们紧盯屏幕上两道短小的“杠杠”,这两道短小的“杠杠”,对他们而言,就是当前在空中响彻云霄的长征七号火箭和天舟四号货运飞船。

    机房内,一个身影格外引人注目,他就是雷达技师管世磊。9年来,他见证了铜鼓岭测控站的建设发展,从光秃丘陵到繁荣翠绿,从一无所有到“万里海天第一棒”,管世磊参与了超过百次的航天测控任务,成功解决了试验任务中的10余种故障,被大伙亲切地称为“老管”。

    然而9年来,管世磊却从未现场看过火箭发射,每次陪伴他的,只有火箭发射带来的轰鸣声和电脑屏幕上的“杠杠”。

    机房里,大到一台仪器,小到一只扳手、一颗螺丝、一块抹布,都编上了专属号码,他们需要24小时不间断值班。每当极端天气发生时,收集、分发、交换,将天气背后的“小动作”快速捕捉,提前预警将数据快速上传,为火箭腾飞守护最佳“天窗”。

    “各号注意,30分钟准备!”1时26分,发射任务01指挥员王宇亮的口令响彻发射场。

    天舟一号任务一级动力系统箭上小组长、天舟二号任务01指挥员、天舟三号任务01指挥员……一路走来,王宇亮与“天舟”结下不解之缘,年轻的他伴随着这座年轻的发射场共同成长。

    在文昌航天发射场,像王宇亮一样年轻有为的航天人还有很多:马亚奇、廖国瑞、符一行、肖建、周承钰……依托“嫦娥”、“天问”行星探测、空间站建造等“国字号”工程,这里已经成为优秀青年展现才智的舞台。

    90后助理工程师庄佳泰因为儿时观看“神舟”发射新闻画面而倾心航天,如今成为文昌航天发射场气象团队中的“新星”。走上岗位仅两年多,他已经参与到了此次任务气象预报保障中。

    从最初“预报考核连走麦城”到如今“任务预报会商侃侃而言”。其间是无数日夜与云图数据的博弈,更是无数次训练考核的摔打。每当顶着星星上班下班,庄佳泰在仰望星空时,总能感到星辰大海的梦想是那么真切。

    应用浅层风预报技术保障船箭组合体垂直转运至发射区、生成数值技术定量化预报产品……为保障好此次任务,为船箭飞行提供更加精准的预报,是庄佳泰和气象团队同事们连续奋战好几周的心血。

    这一夜,“天舟”第四次征途在他们手中开启。

    “各号注意,15分钟准备!”

    1时41分,伴随着倒计时口令,人们的神经再次紧绷。

    当天执行的天舟四号任务,是2022年我国空间站建造阶段的首次任务,其成功发射,关系到后续空间站建造任务顺利完成,环环相扣、意义重大。

    针对此次任务火箭测试发射流程,文昌航天发射场团队由原先的35天优化为27天,时间紧、任务重、挑战大。邓洪勤说,发射场系统立足“早”字抓好任务准备工作。

    曾经,他们在长五B首飞任务中,成功排除射前3分钟故障;在探火任务中,打赢了“36小时攻坚”;在嫦娥五号任务中,顶住深度并行、7轮台风的空前压力;在天舟二号任务中,越是艰险越向前勇夺成功……一个个动人故事,诉说着中国航天人敢于战胜一切艰难险阻的浩瀚征程。

    “各号注意,5分钟准备!”

    “各号注意,1分钟准备!”

    激动人心的时刻来了!指控大楼、测控点号、观光平台……人们屏住呼吸、心跳加速,一双双眼睛紧紧盯着即将腾飞的火箭。

    “5、4、3、2、1,点火!”1时56分,烈焰喷薄而出,撼天动地的轰鸣响彻海天,长征七号火箭托举着天舟四号腾空而起,在夜空中划出一道绚丽的轨迹,飞向宇宙。

    经久不息的掌声响起,欢呼声、喝彩声连成一片。当庆贺成功的“大红屏”亮起的那一刻,文昌航天发射场向世界宣布:2022年中国空间站建造任务首战告捷。

    站在“大红屏”前,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党委书记董重庆说,“航天报国、航天强国是航天人的初心使命,我们强化使命担当,勇于创新突破,在一次次追梦奋斗中不断创造更多中国奇迹。”

    此次任务后,文昌航天发射场今年还将执行问天实验舱、梦天实验舱和天舟五号货运飞船3次空间站建造任务,完成中国载人航天工程“三步走”战略。

    “我的宝贝,当你醒来的时候,妈妈已经进场了,答应陪你过的生日,又失约了。亲爱的宝贝,不能陪伴见证你成长的快乐,妈妈心里同样遗憾,但是,妈妈选择了这项神圣的事业,已经做好了奉献的准备……”这是任务启动进场前,低温加注系统工程师郑艳写下的话。

    这段话,郑艳没舍得让孩子看见,却让人们读懂了航天人忠诚奉献的心声。对航天人来说,工作上的苦不算苦,怕的是心里的那份苦,是对家庭的那份亏欠。可是他们却守着这份事业、这份梦想。

    自2016年,长七、长五两型火箭成功首飞以来,中国航天人已陆续将“天问”“天和”“嫦娥”“天舟”成功送入太空。如今,天舟四号“泛舟”银河,相会“天宫”,拉开了新年度中国空间站建造任务的“大幕”。

    这一刻,无数梦想再一次被火箭升腾的烈焰照亮。


黄国畅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邱晨辉 来源:中国青年报

责任编辑:原春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