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9.0%受访青年在没有学习工作任务要求时,依然会自主阅读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孙山
实习生 徐欣怡
在今年的世界阅读日,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发布了第十九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结果,2021年我国成年国民人均纸质图书阅读量为4.76本,45.6%的成年国民倾向于“拿一本纸质图书阅读”。阅读有趣的书籍,在书中领略万千好风光。在疫情防控的过程中,很多人减少了外出,读书成为更多人提升自我的重要选择。
本周,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wenjuan.com),对1509名受访青年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79.1%的受访青年最近读书了。72.6%的受访青年表示一年内可以阅读5本以上书籍。79.0%的受访青年表示,在没有学习工作任务的要求下也会自主阅读。71.9%的受访青年希望通过阅读提升素养和能力,锻炼思维。
受访青年中,00后占31.5%,90后占50.7%,80后占17.8%。初中及以下学历的占2.4%,高中/职高/中技的占14.0%,大专、高职的占19.2%,本科占59.6%,硕士占4.4%,博士占0.5%。
79.1%受访青年最近读书了
浙江台州在校大学朱紫琪喜欢读文学、艺术、哲学类的书籍。她说,自己通常看的书无关专业学习,主要是为了满足兴趣,“我也比较享受一个人静下心来阅读的过程”。
在北京从事金融工作的刘荣晴坦言,在工作之后阅读时间变少了,很多时候看的书都是工作需要的,“去年准备考证,看的都是这一类的书,再有就是跟工作相关的财经、理财方面的书。其他类型的书,像文学、传记,虽然也比较感兴趣,但缺乏足够的动力和自律,好多书买了却没看。上学时买的电子阅读器,现在都闲置了”。
调查中,79.1%的受访青年最近读书了。79.0%的受访青年表示,在没有学习工作任务的要求下会自主阅读。交互分析显示,00后受访青年会的比例更高(85.7%)。
在四川成都读研究生的郭思怡,对小说类书籍非常感兴趣,基本一有空就会看,“读小说对我来说相当于放松和爱好,一年下来可以看几十本”。
“我会列阅读清单,规划每个月读什么,也会写一些读书笔记。”朱紫琪说自己每个月会阅读一到两本书,一年下来会读10-20本。
刘荣晴坦言,除了工作需要看的书,一年阅读的书在5本以内,“而且有时不想动脑子,稍微带有思辨性的书,就很难坚持读下去”。
数据显示,72.6%的受访青年表示一年内可以阅读5本以上书籍,其中39.8%的受访青年读5-10本,32.8%的受访青年可以读完10本以上。27.4%的受访青年表示一年内自己能读完的书籍在5本以内。
71.9%受访青年希望通过阅读提升素养和能力,锻炼思维
“上学时空闲时间比较多,现在工作了,经常忙完就想放松休息。有时即便有时间,也用来刷手机了,不愿意读书。”刘荣晴感觉,难以固定、有规律地阅读,是自己目前在读书上面临的比较大的难点。“我有个朋友,每天坚持用通勤时间看书。经常看他在社交平台分享读后感,很佩服”。
郭思怡通常会选择在睡前读书,“每天睡前一般会读一两个小时的书。有时看得很上头,甚至会读更久”。
数据显示,睡前等长时间的空闲时间(72.1%)是受访青年阅读的主要时段。其他还有:专门安排深度阅读的时间(41.9%),坐地铁、排队等碎片时间(40.5%),工作以及上学的必要阅读时间(27.2%)等。
在湖北武汉工作的孙艺佳说,以前在没有学习或任务要求时,自己很少看书,但现在会把刷剧、看短视频的时间用来看书。“我觉得可以从书中学到很多,和别人交流时更有自己的见地”。
更多空闲时间被用来看书后,孙艺佳觉得,通过阅读别人的经历和他们的思考,可以增进自己的认识,“希望通过不断阅读,开阔眼界”。
刘荣晴说,为了更有阅读氛围,自己参加了一个线上阅读小组,在两周时间里,读书小组的人同读一本书,每天打卡并分享读书笔记。刘荣晴觉得这样的方式,不仅可以让自己每天阅读,还能从交流中学习,获得启发。
郭思怡觉得,阅读不仅可以丰富知识体系,还可以提高写作文笔,“在读的过程中可以学习别人是如何写作的,还能丰富想象力”。
朱紫琪希望通过阅读拓展知识面,获得让心灵沉淀下来的力量。“看得多,思维也会得到提升,也能提高各方面的素养”。
调查中,71.9%的受访青年表示希望通过阅读提升素养和能力,锻炼思维,67.0%的受访青年希望积累知识,开阔眼界。其他还有:陶冶情操、培养心性(55.2%),提升品味和欣赏水平(49.1%),增加与他人交往的谈资(24.3%)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