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滩上建起“生命之舟”——中央援港应急医院建设纪实

新华网  |  2022-04-08

  3月6日清晨,第一批200名建设者从临时搭建的钢栈桥上跨过深圳河,奔赴落马洲,中央援港应急医院正式开始大规模施工建设。

  经过30天争分夺秒日夜奋战,位于香港落马洲河套地区的中央援港应急医院项目一期工程按期完工并通过验收,4月7日举行了竣工交付仪式,正式投入使用后可提供500张负压床位。

  中央援港,同心抗疫。在香港疫情高发、抗疫形势严峻复杂的关键时刻,应特区政府请求,中央决定在香港落马洲河套地区援建应急医院。

  中央援港应急医院采取在香港一侧围挡封闭、从深圳一侧架桥过河、利用内地资源实施建设的施工组织模式,集中国建筑全集团之力,由中建科工总承包。项目一期于3月6日正式开工,3月9日完成首个集成式箱体吊装,3月19日完成一期病房1545个集成式箱体吊装,3月29日进入联调联试阶段,4月5日完工,4月7日交付,充分展示了中国速度、中国力量。

  在这场没有硝烟的疫情防控保卫战中,两万余名来自五湖四海的建设者发扬“同胞有难、义不容辞”的精神逆行出征,面对肆虐的新冠肺炎疫情、恶劣的施工环境和艰苦的生活条件,毫不退缩,与时间赛跑,用平凡铸就伟大,在一片荒滩上建起“生命之舟”。

  新华社记者 梁旭 摄


  3月6日,中央援港应急医院开始大规模施工,这是当天拍摄的建设现场(无人机照片)。

  新华社记者 梁旭 摄


  3月7日,第一条道路开始进行浇筑(无人机照片)。

  新华社记者 梁旭 摄


  这是3月9日拍摄的应急医院一期建设现场(无人机照片)。

  新华社记者 梁旭 摄


  3月9日,临时用水接通。这是一名建设者用凉水给晒红的脸降温。

  新华社记者 梁旭 摄


  3月9日,首个集成式箱体开始吊装。

  新华社记者 梁旭 摄


  这是3月10日拍摄的中央援港应急医院建设现场(无人机照片)。

  新华社记者 梁旭 摄


  3月10日,应急医院建设工地,一名工人在搬运架空层钢支墩。

  新华社记者 梁旭 摄


  这是3月10日拍摄的中央援港应急医院建设现场(无人机照片)。

  新华社记者 梁旭 摄


  这是中建科工分管生产的副总经理方春生(左),烈日在他脸上晒出口罩的痕迹(3月10日摄)。

  新华社记者 梁旭 摄


  中央援港应急医院建设工地灯火通明(无人机照片,3月17日摄)。

  新华社记者 梁旭 摄


  在中央援港应急医院建设高峰时期,场内有超过一万四千人,疫情防控压力极大。这是3月18日早晨,工人排队做核酸检测(无人机照片)。

  新华社记者 梁旭 摄


  3月20日夜晚,一名工人在中央援港应急医院建设现场进行吊装作业。

  新华社记者 梁旭 摄


  3月23日,一场大雨过后,泥水漫灌进生活区的帐篷,工人们动手挖排水渠。

  新华社记者 梁旭 摄


  在淤泥地上挖坑建设的化粪池是整个工程难度最大的区域之一(无人机照片,3月25日摄)。

  新华社记者 梁旭 摄


  3月27日,工人在建设中的应急医院CT室里作业。

  新华社记者 梁旭 摄


  3月29日,工作人员与港方视频连线,共同确认送电成功。中央援港应急医院项目一期进入联调联试阶段。

  新华社记者 梁旭 摄


  3月30日,雨过天晴,阳光透过云层照在中央援港应急医院建设工地上(无人机照片)。

  新华社记者 梁旭 摄


  3月31日傍晚,高空作业的工人们坐在屋脊上吃盒饭。短暂休息之后,他们将继续进行晚间的工作。

  新华社记者 梁旭 摄


  4月2日,工人们冒雨协力奋战。

  新华社记者 梁旭 摄


  4月3日,建设中的中央援港应急医院(无人机照片)。

  新华社记者 梁旭 摄


  4月3日,夕阳下的落马洲河套地区,中央援港应急医院如一叶方舟(无人机照片)。

  新华社记者 梁旭 摄


  4月7日,中央援港应急医院一期竣工交付(无人机照片)。

  新华社记者 梁旭 摄


  4月7日,中央援港应急医院一期竣工交付(无人机照片)。

  新华社记者 梁旭 摄


  这是4月7日拍摄的中央援港应急医院一期内部(拼版照片)。

  新华社记者 梁旭 摄


  4月7日,中央援港应急医院项目一期竣工交付仪式举行。

  新华社记者 梁旭 摄


  4月7日,在中央援港应急医院项目一期竣工交付仪式上,施工一线的建设者代表作为“主角”集中亮相。

  新华社记者 梁旭 摄

责任编辑:胡庆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