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4日晚,第二十四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开幕式在北京国家体育场举行。重达3吨的冰五环亮相舞台。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李隽辉/摄
在2月4日举行的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上,贯穿全场的雪花元素为观众带来了一场视觉盛宴。场内,象征各国、各地区代表团的91朵“小雪花”汇聚成一朵代表全人类“一起向未来”的“大雪花”的意境惊艳了世界;场外,每一个观众都可以通过央视频小程序领取一个独有的“数字雪花”,并跟随自己的雪花飘进属于自己的2022年北京冬奥开幕式的参与方式,引起了一场“小屏幕”的狂欢。早在冬奥会开幕式举行之前,总导演张艺谋就曾透露,本次开幕式最大的伏笔是“一朵雪花的故事”。而事实上,雪花的故事在“两个宇宙”并行发生。
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多元宇宙沉浸中心主任郑见伟告诉记者,早在2020年年底,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就提出了“数字雪花”的创意。2021年9月3日,中国奥林匹克委员会奥运会备战办公室和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正式签订战略协议,创建冬奥多元沉浸平台,用区块链技术精确记录和统计“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郑见伟担任冬奥多元宇宙沉浸平台总设计师。
郑见伟说,通过科技手段,清华长三院多元宇宙沉浸中心已经实现了让每一个人都拥有一朵属于自己的数字雪花,然而如何将雪花人格化,赋予每一朵雪花独特的个性和灵魂,仍然是团队面临的挑战,也是亟须解决的问题。在此背景下,2021年9月28日,由中国青年报社和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联合主办,清华长三院多元宇宙沉浸中心承办,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北京生态文化协会和北京世园投资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共同协办的“每一朵雪花都温暖”文化创意征集正式启动,文化创意征集的内容包括“雪花”的主题文稿、手绘图、短视频、矢量图设计、数据可视化、AI交互编程等6种形式的创意作品,同时也希望借此活动让更多的年轻人参与冰雪运动,为冬奥助力。
“每一朵雪花都是不同的,具备自己的个性。”郑见伟说,“吸引更多观众参与冬奥会的一个重要方式,就是给观众一个身份。”他认为,以“雪花”为身份,为奥运助力,是非常合适的选择,“因为在各种文化中,雪花都代表着美丽、纯洁等正面和美好的含义。”
中国青年报社负责人表示,中国青年报社携手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共同主办“每一朵雪花都温暖”文化创意征集,不仅仅希望每个人能创造一朵数字雪花,写出关于雪花的故事、记忆、情感,以多元沉浸方式让更多青年参与创意创新,也希望以此方式,让更多人参与冰雪运动,为冬奥助力;希望更多人能关注生态文明,传递“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
在“每一朵雪花都温暖”文化创意征集启动仪式现场,奥运会冠军、中国花样滑冰协会主席申雪线上讲述了她与“雪花”的不解之缘,她的事业也始终与冰雪相伴。活动现场,8名留学生也分别讲述了自己与雪花的故事。韩国留学生朴昭显出生在雪天,她相信,如果生日当天下雪,就会带来一年的幸运;越南留学生段忠诚来北京后第一次见到了雪,堆雪人、打雪仗是他在中国最美的记忆。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党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巩琳萌说,在和留学生交流的过程中,她真切感受到,世界文明就是一座大花园,每一种文明在这座花园中绽放。在冬奥会筹备过程中,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的中国学生和留学生都很积极地参与到了志愿服务之中,希望通过冬奥会,让世界更加了解中国,了解中国文化。
北京世园公园也有一个关于雪花的温暖故事。北京世园投资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常务副总经理赖慧武说,世园公园国际馆以94片雪花造型作为屋顶,整个国际馆就是一个由雪花包裹的温暖场所。
2021年10月25日,温暖的雪花飞进了“温暖的BaoBao 一起向未来”中国青年报社书香文化月“青·文创”欢聚荟活动现场。朵朵雪花在宽大的屏幕上飞舞,中国青年网战略发展中心副主任、融媒技术工程师闫天舒走上台,伸出右手触摸到屏幕上一朵晶莹的雪花时,雪花霎时间变成了一首现代诗:“厚厚的云层凝于半空/雪在酝酿 我在仰望/西风一次次拥抱/看似热情 其实冷傲。”飞舞的雪花,正是“每一朵雪花都温暖”征集启动阶段收到的优秀作品。
冬奥会倒计时30天时,“每一朵雪花都温暖”征集已经收集到许多令人惊喜的投稿作品。让郑见伟印象最为深刻的是一个将脸谱与雪花相结合的设计作品,他认为这种设计“既传承了中国传统文化,也对实现雪花人格化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脸谱雪花”的设计者、西南林业大学环境设计系副主任李锐告诉记者,之所以会选择脸谱这一元素,是因为京剧是中国的国粹,这次冬奥会在中国举办,采用中国的京剧脸谱元素,可以展示特别的中国魅力。另外,每一个脸谱的背后都有一个故事,有一个IP,京剧脸谱本身就具备了不一样的性格特征,因此可以赋予雪花人格化的特征。
李锐说,脸谱雪花只是其中一个呈现元素,可以选择的元素还有很多,比如喜欢可爱盲盒的人还可以选择萌宠风格。把全部属性进行选择和组合后,就会得到跟别人不一样的专属雪花。
“每个人可以根据自己的性别、身高、体重、性格特质、喜好等找到自己的专属雪花。”李锐说,“雪花是我们进入冬奥的数字身份,因此应该带有每个人独特的人格化特征。当一朵雪花在制作过程中,连接了一个人的爱好、情绪、感情,以及这个人的特征,那么这朵雪花和拥有它的人之间就会产生情感上的连接,从而让人产生温暖的感受。而当我们把自己的专属雪花印在冬奥纪念品或者其他物品上时,这朵雪花也就有了我们对于冬奥的记忆。”
很多征文作品也让郑见伟特别感动。贵州乡村教师王继琼在征文作品《爸爸的雪花被》中讲述了自己的一段真实经历:在他大约三岁的时候,父亲过世了。过年时下着大雪,奶奶带着他去看望爸爸,她说爸爸活着的时候最喜欢盖白色的被子,却没钱买,现在去世了每年都能盖几次雪花被。长大后,每年下雪他都想着爸爸终于盖上了白色的雪花被,每年他都期盼着下雪,期盼着爸爸能盖上他喜欢的雪花被。
王继琼告诉记者,自己记忆中最深刻的情感都与雪花有关。“那个时候雪下得很大,奶奶喜欢用雪水来给我做饭吃。奶奶以前是大家闺秀,知书达理,她说古人用雪煮茶,她现在是用雪煮饭。”
活动参与者、清华大学建筑学院硕士研究生季雨认为,雪花的温暖来自特定场景下特定的人,来自集体主义的温情。“雪花是一个非常小的单位,但是它们合起来就能组成非常美丽的雪景。冬奥会虽然是一个赛事,但是我们每个参与的人,每一位设计师、组织者、运动员,包括每一个观众,都是它的元素。大家团结协力才能够把这个赛事办得成功。”季雨说。
“没有情感就没有身份,没有灵魂就没有身份。”郑见伟说,“征文中感人的文字为数字雪花注入了情感和灵魂。”
2022年2月4日,温暖的“数字雪花”最终飘进了北京冬奥会开幕式。观众可以在央视频小程序领取属于自己的“数字雪花”身份,在“数字雪花”互动页面观看2022北京冬奥会开幕式直播,直播结束后点击“数字雪花”互动页面“飘进我的冬奥开幕式”按钮,还可以珍藏这段专属于自己的“参与”冬奥特别视频。
郑见伟说,“每一朵雪花都温暖”文化创意征集为“数字雪花”在“另一个宇宙”现身北京冬奥会开幕式打下了基础。征集活动中产生的“脸谱雪花”作品是冬奥会开幕式上的数字雪花的重要呈现形式之一。在“另一个宇宙”,冬奥开幕式实现了超过6亿朵数字雪花的承载量。数字雪花并不是在冬奥会上昙花一现的产物,将持续到“后冬奥冰雪运动时代”。平台已准备好81亿朵数字雪花,让全世界每个人都可以有一个数字雪花身份。有了数字雪花身份,冬奥会结束后,人们仍然可以在虚拟世界参与冰雪运动。中国青年报社和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联合主办的“每一朵雪花都温暖”文化创意征集,为实现让更多人参与冰雪运动起到了核心作用。
张艺谋说,“世界上没有一朵雪花是(跟另一朵雪花)一样的。全世界的雪花汇聚在一起,成为一朵全人类共同的雪花,是这次冬奥会开幕式的核心,也是奥运精神的美学体现。”
每一朵雪花都是温暖的,让每个人都从自己专属的雪花中找到一份温暖而独特的记忆,是“每一朵雪花都温暖”文化创意征集的初心,也是对冬奥热情的诗意表达。
“一朵温暖的雪花让我们连在一起,面向未来。通过一朵雪花传递温暖,让人们凝聚在一起,同心同力做一件事,是实现‘在一起’的重要方式。”郑见伟说。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夏瑾 来源:中国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