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炬“飞扬”跑出青春速度

中国青年报  |  2022-02-04作者:叶雨婷 胡宁

    2月3日上午,北京冬奥会火炬在八达岭传递,有位大家熟悉的00后出现了,她是国家射击队运动员、奥运冠军杨倩。她开心地向冬奥健儿“比心”。

    去年,与这位00后神枪手一起走红的,还有杨倩同款“冠军美甲”。在火炬接力现场,杨倩还向在场的记者展示了她的新美甲——以橙色、白色为主色调,点缀着橙子图案。杨倩说:“这个美甲有心想事成的含义,也象征着一种祝福。”

    在虎年的年味儿还没有散去时,农历大年初二开始的火炬传递成为最受人们关注的冬奥会新闻。据了解,北京冬奥会火炬手约1200名,像杨倩这样的90后、00后青年代表,更是让这场活动充满了年轻的热情与激情。

    2月2日上午,一位身穿警服的青年举起了冬奥火炬。

    “我叫张旗,是来自北京市公安局通州分局警务支援支队的一名科技警察。”张旗经常把这句话当成介绍自己的开场白。大多数时候,像他一样的科技警察很少出现在人们的视线里。这一次例外——2日上午,他作为116号火炬手,在奥林匹克森林公园参与冬奥火炬传递。

    “我们其实就在你们身边,一直用科技守护着大家。”张旗说,他们所做的就是用科技信息化手段与犯罪分子较量,与破案时间赛跑,在繁杂的信息中寻找线索。

    新冠肺炎疫情来袭后,张旗“逆行”而上,昼夜无休,深入一线,搭建20余个防控数据模型,在防疫实战中发挥了巨大作用,2020年获得“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称号。

    一个个独立的案件在“数据科学家”的眼睛里也有巨大的意义。张旗提炼了同类案件中应用性最强的技巧,打造了42类实战战法,全面推广公安一线使用,让办案效率提升数倍。“就好比民警在侦查过程中拿到了破案的公式。”张旗说。

    张旗是在智慧警务的科技发展大潮中成长起来的。他常常思考如何将手里业务的“火炬”传承好,让科技的“火种”照亮和守护更多的警务工作者,也为自己寻找到更多同路人。

    大年初二,北京市公安局海淀分局民警闫昕卓在冬奥公园举起了“飞扬”火炬。直到将手中的火炬安安稳稳地传递给下一棒时,闫昕卓都还没看过一眼虎年的春晚。除夕,他在复兴路央视周边负责秩序维护和车流疏导任务,直到凌晨。最近的时候,他与万千瞩目的春节联欢晚会只有一墙之隔。

    这是一位民警除夕的常态。闫昕卓曾经度过许多这样的夜晚:在他还担任华清嘉园社区的民警时,他经常半夜带人巡逻,把3200多户的户门都检查一遍。周五、周六时要检查两遍。

    “来到这里‘管片儿’时,大家还觉得我是个毛头小子。几年过去,自己的努力得到了辖区居民的认可,也逐渐和他们拉近了关系、建立了信任。”闫昕卓说。

    虽然只有短短50多米的接力距离,跑完好一阵儿,张驰仍十分激动,感觉意犹未尽。作为冬奥公园点位第357棒火炬手,来自中国商飞的青年工程师张驰希望尽快把自己的喜悦和自豪分享给更多人。

    “非常荣幸能够代表青年科技工作者担任北京冬奥火炬手。”作为一名青年工程师,张驰曾参与下一代支线客机、中俄远程宽体客机的论证,是中国商飞北京民用飞机技术研究中心项目预研总工程师。他说,手中的氢能火炬让他深切感觉到冬奥会的温暖和科技的温度。火炬接力意味着精神的传递,也是情感的传递。

    水陆两栖机器人与水下变结构机器人在水下完成火炬传递,张驰对这样的科技亮点很感兴趣。

    “非常期待冬奥健儿们书写出新的辉煌,也相信在冬奥会期间,我们既能看到运动员的英姿飒爽,也能感受到科技给我们生活带来的巨大改变。”他表示,参与冬奥火炬传递也更加激励青年科研工作者,响应国家号召,努力拼搏实现科技自立自强,守正创新。

    说起火炬传递,最抢镜的就是名为“飞扬”的冬奥火炬本身了。2月2日,北京2022年冬奥会火炬外观设计者李剑叶也在冬奥公园参与了火炬传递。

    “我可能和其他火炬手不一样,我更关心大家手里拿着的火炬质量怎么样,别出差错,别出问题。”李剑叶告诉中青报·中青网记者,作为火炬外观的设计者亲历火炬传递过程,看着火炬手手捧“飞扬”,一个接一个传递奥运火种,再次回想起自己设计、修改火炬外观方案时的日日夜夜,心中既激动又自豪。

    李剑叶介绍到,突破传统火炬的封闭造型,“飞扬”是一支形态开放、姿态包容的火炬。飞扬火炬受中国文化“道法自然,天人合一”思想的启发,从大自然中汲取灵感,呈现了极其天然的、极具东方的美感,同时传递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价值主张。

    作为北京2022年冬奥会火炬的设计师和火炬手,李剑叶表示:“我想,在全球疫情的当下,‘飞扬’火炬也传递着中国和全世界人民一起走向美好未来的愿景。期待开幕式上火炬手用‘飞扬’点燃主火炬塔的那一刻,加油冬奥健儿们!加油北京冬奥会!”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叶雨婷 胡宁 来源:中国青年报

责任编辑:孙庆玲,周呈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