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心屯”变身乡村治理样板屯

广西贵港基层党组织做乡村治理“黏合剂”

中国青年报  |  2021-11-24作者:尹希宁 谢洋

    竹编狮头朝向水池里立起的梅花桩,两个小伙子配合着甩尾、跳跃,“龙狮”稳稳站上了高桩——舞狮队这些高难度动作,已经成为广西贵港市港南区东津镇石连村冲口屯迎接游客的标配。

    名声在外的舞狮表演只是冲口屯的“单科成绩”。近年来,冲口屯成为贵港市港南区深入推进乡村治理的示范村屯,其所在的石连村成功上榜“第二批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名单。

    几年前,冲口屯荒草丛生,屯里没有学校、卫生室,连商店都没有。全屯700多人,90%的村民都外出打工,剩下40多个常住人口守着祖屋。

    2016年4月,在外做生意的老党员李平回村过节,正好看到同村有个小伙子带女朋友回家,女孩在泥路上没走多久就不愿意再往村里走了。“我当时就想,为什么我们屯不能开辟一条新路?”

    在农村,堵住了进村路,就意味着堵上了致富路。当时,村里3米半宽的泥路连错个车都难。李平就和屯里几位返乡党员提议“超前发展”,把路拓宽到6-8米,并且进行水泥硬化。然而,拓宽道路需征用田地,遭到了部分村民的反对。这是因为改革开放初期屯里分田到户时没有明确各家各户的土地边界,要拓宽道路,首先得解决土地确权的问题。

    修路不能等,致富也不能等。2016年10月,借着修路契机,冲口屯成立7人理事会,李平任理事长。之后又建立党小组和户主会,试行屯级“一组两会”协商自治制度,即屯级重大事务决策由党小组牵头提议、户主(代)会协商议决、理事会执行落实。之后,在党小组基础上,冲口屯成立党支部,李平当选党支部书记。

    面对村民的顾虑,几名返乡党员牵头当“黏合剂”,召集户主到村头开大会协商。李平提出,一方面,党员带头让出修路涉及的田地;另一方面,对部分已种植桉树的农户,联系木材收购商按市场价收购,并给予一定补偿。经过举手表决,户主同意了李平的想法。村民思想做通了,路也修通了,乡村振兴的思路一下子开阔了。

    东津镇党委副书记张利云介绍,冲口屯探索实行“确权不确地、增人不增股、人变股也变”的土地流转模式,流转4000多亩土地收归村民合作社统一经营管理。在李平等党员的带动下,理事会将其中1000亩土地连片出租,收益按原先分田到户的基数进行分红。

    看到老家把一片林地规划成了水果药材基地,李平的儿子李春玺决定回乡承包土地种百香果。

    种植的第一年,这个年轻人就“实现了财务自由”。当时百香果批发价约为每市斤5-6元,200亩的百香果基地产值超千万元。如今,当选为冲口屯团支部书记的李春玺带动了十来个年轻人回乡发展种植业。

    张利云介绍,目前冲口屯有广西最大的百香果连片种植基地,沃柑、火龙果等水果和穿心莲、艾草等药材也在村里陆续种植。就这样,一个曾经破败的“空心屯”交出了一份高分答卷,变成了乡村治理的样板屯,大量城里来的游客到这里欣赏乡村美景。

    土地上长出了收益,现在村里每户每年从土地流转收益中至少分到两万元,村民对美好生活的要求也逐步提高。今年58岁的姜汉广是村里舞狮队的老教练,几年前已定居县城,但看着破旧的老家变了样,现在每天都开车回村参加舞狮队的训练。“我老了,跳不动,在边上给年轻人打鼓。”他说,每天往回跑,就是喜欢村里的热闹。

    卸下舞狮队教练的担子,姜汉广又当起了“美德银行”的副行长。2020年,冲口屯推行“乡村全民绩效”治理模式,设立“美德银行”。村民通过参加环境卫生整治、公益文艺展演、帮扶老人等志愿服务换取积分,登记到“美德银行”账户后可在指定超市兑换大米、洗衣粉等生活用品。

    此外,屯里还设立长者康养餐厅,为80余位65岁以上的老人提供免费餐食,餐厅的运行成本来自村集体经济的收入。“马上餐厅就要反过来给村里挣钱了。”张利云介绍,餐厅计划将剩余的空间用于售卖快餐,既能方便来村里的游客,解决附近产业园的工人吃饭问题,又能给村里增加新的收入。

    “对冲口屯来说,这是新的赶考路,在乡村振兴的实践中坚持党的领导,同时坚持独立自主、改革创新,才能把困难一个个解决。”张利云说,“我们将深入学习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把工作落到细微之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以产业发展推进乡村振兴。”

    眼下,冲口屯正等待国家3A级旅游景区考评组的验收,帐篷营地、烧烤园、水果采摘园等景点一个个铺上了冲口屯的版图。

责任编辑:李立红,惠滢,江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