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你的“社恐”现场吗?

青小小  |  2021-10-21

许多年轻人有一个典型特征,能微信谈就绝不会选择见面,能文字交流就绝不会选择发送语音,甚至每次手机铃声一想,都是在心上一震“这是谁的电话”,“我可以不接吗”“让我准备一下再接”。

他们在熟悉的人面前,开朗乐观且话很多,而在陌生的人面前,却只想躲在角落。有人把这种现象被叫做“社交恐惧症”。

当然年轻人口中的社交恐惧症,远远达不到病理现象或者心理疾病,只是一种对于人际关系的焦虑和紧张。那么你在生活中,会出现社恐的时候吗?

宁可坐车过站,也不肯开口让师傅停车。

曾经社交平台火过一个视频,年轻小伙在前几站就开始酝酿情绪,在一系列的东张西望和鼓足勇气后,他终于喊出了那句:师傅我要下站下车,然而公交车师傅并没有听见,小伙也没有勇气再喊一次,于是默默坐过了站。

小果说这就是她的生活写照,同时这也是“社恐”们最常见的特点,在公众面前说话,就好像一瞬间丧失了语言表达技巧。

还记得在小果刚开学时,让她担心的不是军训生活,更不是舍友关系,而是开学的新生介绍,在二百多人面前公开介绍自己,这已经足够让小果忧心了。

更何况还要说够足足三分钟。在得知这个可怕的消息后,小果开始她的漫长演讲之路:在网上搜集了相关的自我介绍的文稿,然后对着视频学习别人的语态,最后再找熟悉的朋友听着自己练习。

在做自我介绍时,小果还是磕巴了几下,但是大家并没有嘲笑她,甚至没有注意到这件事,毕竟说错话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错误,如果一开始就可以流畅的表达,自我介绍想必也就失去了存在的价值了吧。

社恐最害怕的地点:自己并不熟悉的聚会。

“小王,周五晚上聚会一定要来!”

学生时代很害怕社团聚会,每次都要拉上自己的好兄弟给自己壮胆,然后躲在角落里悄悄吃饭,没想到寒假却还要忍受家庭聚会。

王丁没有想到,自己会在假期被妈妈拉来参加聚会,内心是抗拒的,可是迫于生活费的压力还是参加了。

在聚会上,总会遇见很多不认识的叔叔阿姨,尴尬的是叔叔阿姨好像都认识自己,而自己却并不能准确叫出每个人的身份。

“你小时候我还抱过你呢”“你不记得我给你买零食吗”……这些话缠绕在耳边,唯一能做的就是拉拉母亲的衣角,紧急寻求援助。

除了要面对分清每个人的辈分,还有更多来自叔叔阿姨的关心和问候,“现在在哪上学啊,准备考研还是找工作啊,有对象了吗,要不要阿姨给你介绍一个”,面对这样的热情关心,“社恐”们只想自己静静。

这样一场聚会下来,消耗的精力恐怕不比跑几公里还要少。于是就会在心里暗下决定,下次再也不要来参加聚会了。


年轻人为什么害怕社交

“网络上大胆发言,现实中唯唯诺诺”是很多年轻人的写照,年轻人害怕社交,恐怕还是焦虑心理作祟,在信息化的时代,面临的压力总是要更大一些,我们想要更多地自处时间,有更多的时间来进行自我沉淀,自我成长。

无论是开朗外向还是“社恐”害羞

都只是一种生活方式罢了

无非对错

只有找到自己喜欢并且舒服的方式就可以!

责任编辑:曹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