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后"本科生一作发表专业顶刊!交大"后浪",有实力!

上海交通大学  |  2021-10-21

近日,上海交通大学材料学院本科生王晗在材料科学领域的国际领先学术杂志Advanced Materials期刊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论文。

让我们一起来了解这位材料“后浪”,以及他的成长历程吧!



王晗 ,上海交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2018级本科生,F18致远工科荣誉计划成员,材料学院国际化试点班成员。



学业情况: 曾获香港董氏奖学金,致远荣誉奖学金,上海交通大学三好学生,上海交通大学优秀团员等荣誉。

科创活动:“钱学森杯”科技创新竞赛一等奖,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F奖,入选上海交通大学䇹政项目,第二十期优秀大创项目。


缘起致远荣誉计划 

机缘巧合下,王晗在致远荣誉计划的参观活动中偶遇宋成轶老师,相谈十分融洽,以此为契,他进入了邓涛老师的课题组,开始自己正儿八经的科研路。



在课题组,王晗主要研究的是热界面材料,通俗的来说,就是帮助电子器件散热的一种材料。电脑在使用的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热量,如果得不到及时的耗散,热量的积压会对电子元件的寿命、使用效率产生很大的影响。使用热界面材料填充于散热器件和发热器件之间,可以有效帮助热量交换。该项材料有着良好的应用前景。


充满挑战的学术之路 

对于王晗来说,这项课题研究与发表的过程并非一帆风顺。

在项目初期的摸索阶段,知识储备与相关经验不足的王晗铆足劲做了一个半月的实验,却发现结论已经被别人证明了。文献阅读不够深入和广泛,让他低落了一阵,但他很快振作起来,意识到是自己没有平衡好花在实验与文献阅读上的时间。他开始查阅大量文献,积极向指导老师邓涛和宋成轶请教。经过一次又一次的试错,终于在实验上取得突破性的进展。

王晗原以为,相比取得突出的实验成果,撰写论文应该是比较顺利的环节,但实际上,身体力行做实验和用逻辑总结自己的实验成果完全是两码事。在截稿日期的前一天,论文的文稿刚完成30%,他一边通宵写论文,一边在线上和指导老师宋成轶远程讨论。王晗熬了一整夜,宋老师也熬了一整夜,说起这段经历,王晗至今都很感动。



写作过程中印象最深的一段时间,是文章返修恰逢考试月。王晗白天做实验,晚上复习考试,连着一个月都在自习室,深夜回寝室,八点又爬起来去实验室。“这是一个通过努力就可以解决的问题,那我为什么不去试一试?”这一信念支撑着王晗坚持了下来,最终为本次投稿之路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在回顾总结中成长 

谈起这段经历,王晗总结了几点做科研的要点,也期望能以此勉励后面的学术之路。一是要细心,要留意实验中所出现的各种实验现象,这可能是你提出新思路的第一步;二是要严谨,在实验中,对于一些无关变量正确的把握,是成为一个优秀的科学工作者必须具备的素质;三是要扎实的理论基础,想做深入、前沿的研究,没有扎实的基础,研究很难走得特别远。

作为本科生,专业课程多,学习任务紧。在如何平衡好科研和学习的问题上,王晗也有一些思考。大三上学期,王晗从早到晚都在埋头做实验,留给学习和做作业的时间很少。即使考试周拼命复习,但材料物理期终考试还是不理想。于是,他调整了自己,即使有点疲惫,也调整心态和身体,认真听课,多做笔记,利用课后作业复习,让成绩回到了之前的水平。

对刚踏入材料学科的新生们,王晗给出了他的大学建议: “ 无论现在处于什么阶段,都一定要提前规划好自己的本科四年,不要等到最后一刻再去考虑这个问题。 早早有对自己的清晰认识,会让你的行动变得不再盲目。虽然现在可能并没有一个准确的答案,但也请尽力去思考这个问题。带着自己已有的认识去接触你身边的人或事,相信未来的某一天,你一定会作出适合自己的选择。”


研究方向介绍 

液态金属基复合材料是由液态金属基体和高导热填料组成的一类复合材料,其作为热界面材料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但这种材料的发展也面临着诸多挑战,首先,由于液态金属基体易于同多数金属填料发生合金化反应,导致材料化学稳定性较差。其次,基体与填料之间氧化层的存在增大了两者之间的界面热阻,阻碍整体热导率提升。目前大部分研究虽然达到了较高的热导率,但材料稳定性表现往往不尽如人意。

本项目创新地利用界面化学改性,首次在液态金属复合材料中引入有机分子层。 通过在铜填料的表面使用3-氯丙基三乙氧基硅烷进行表面修饰,实现了复合材料热导率与稳定性的同时提升。该项成果已在材料科学领域的国际领先学术杂志《Advanced Materials》上发表。

责任编辑:曹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