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义会议精神永放光芒

青年学子实地触摸“伟大转折”

中国青年报  |  2021-10-18作者:王鑫昕

    80多年过去了,一场会议的影响仍在持续。

    1935年1月15日至17日,在贵州遵义城琵琶桥东侧原贵州军阀师长柏辉章的公馆里,中共中央召开了政治局扩大会议。这就是“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的遵义会议。

    如今,在遵义会议会址周边,道路常常是拥挤的。一名出租车司机对中青报·中青网记者说,小长假或者寒暑假,这里常常堵车,“来游览和学习的人很多”。

    西南交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2020级硕士研究生陈晓琴就是其中一员。今年暑假,她和同班同学组成了一支8人社会实践小分队,来到遵义市寻找书本里读到的遵义会议的痕迹。

    他们花了半天时间徜徉在遵义会议纪念馆,一个馆一个馆地看,逐字逐句研读史料。她强调,自己不是游客,是到那里学习的。

    “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这是教材里的权威描述。陈晓琴说,直到亲身走进遵义会议会址,并在遵义会议纪念馆里细细品读史料中有关这次会议的各种细节,自己才真切感受到这3个“挽救”的深刻含义。

    遵义会议总结了第五次反“围剿”以来的经验教训,改组了中央书记处和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毛泽东被选为政治局常委。遵义会议结束了“左”倾教条主义在党中央的统治,确立了毛泽东在红军和党中央的领导地位。

    红军自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以来走过的路,遵义会议纪念馆里有完整细致的介绍。走进遵义会议纪念馆,在大厅的左侧,参观者能看到“遵义会议伟大转折”这几个大字。陈晓琴说,对于什么叫“转折”,到了这里才有了切身体会。

    一支笔、一杆枪、一本记事簿……一件件展品让陈晓琴仿佛置身现场,她在这次社会实践的总结报告里写道:在历史长河中看似寻常且不起眼的物件,却让如今的我们浮想联翩,想象着红军战士正拿着这杆枪四渡赤水,拿着这个本子记录着党内如何纠正“左”倾错误,桩桩件件都映射着遵义会议精神。

    遵义会议会址在1954年开始复原陈列,1959年10月正式对外开放。1961年,遵义会议会址被国务院列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这段历史值得我们总结。”党史党建研究专家、遵义市委党校副校长谢以佐感慨说,“什么是转折?那就是中国共产党转折到了毛泽东所代表的正确路线上来了。”

    谢以佐说,作为万里长征的一部分,遵义会议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历史经验,也是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的宝贵部分。实事求是、独立自主、坚定信念、民主团结,这些历史经验都是遵义会议留给我们的精神财富。

    2015年6月1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遵义会议会址和遵义会议陈列馆时说,我们要运用好遵义会议历史经验,让遵义会议精神永放光芒。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遵义会议作为我们党历史上一次具有伟大转折意义的重要会议,在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坚持走独立自主道路、坚定正确的政治路线和政策策略、建设坚强成熟的中央领导集体等方面,留下宝贵经验和重要启示。

    如今,这些精神财富正在被越来越多的青年知晓。遵义会议纪念馆披露的数据显示,每年前来参观的观众达400多万人次。其中,青年占了很大的比例。

    今年夏天在遵义采访期间,记者看到许多年轻的身影,有大中学校学生、企业青年员工、党政机关青年公务员……贵阳学院的一个大学生团队带着摄像机等专业设备,来录制以遵义会议为主题的视频团课;遵义职业技术学院的一个拍摄团队则计划制作视频短片,作为官微的原创内容用于网络传播。

    陈晓琴所在的西南交通大学,今年有12支社会实践队伍赴遵义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参加的师生有100多人。他们走进遵义会议会址、陈列馆,听讲解、看实物,学习和感悟遵义会议精神。

    西南交通大学团委书记张军琪说,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学校各级团组织紧扣党史学习教育主题,坚持把红色资源作为坚定理想信念、加强思想引领的生动教材,遵义会议是我们这一系列课程中的重要一课。

    越来越多的高校把遵义会议精神纳入育人的课程体系。2021年寒假,攀枝花学院将建党以来重要的历史事件与党的“精神谱系”相结合,选出了包括遵义会议会址在内的15个代表性地点,组织学生分别前往瞻仰、记录。

    这场“沉浸式”的社会实践,让攀枝花学院学生罗贤对党的精神谱系有了更鲜活的认识。探访遵义会议会址时,罗贤想到,“正是因为一群和自己年龄相仿的青年,在民族危难之际挺身而出、甘于奉献,才有了我们今天的生活。”

    罗贤出生于贵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普安县,他的家乡在2020年刚刚脱贫摘帽。“以前只想着去外面发展,在遵义参加完社会实践后,我在想,要是我们这一代年轻人都往外走了,那家乡怎么办?”现在,他憧憬着毕业后能回到黔西南,利用自己所学的环境工程专业,为家乡的石漠化治理作贡献。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王鑫昕 来源:中国青年报

责任编辑:惠滢,孙庆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