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气质惊艳奥运 平视世界的一代登台亮相

中国青年报  |  2021-08-16作者:王钟的


    东京奥运会虽已闭幕,但中国健儿飒爽的英姿,依然在舆论场上闪耀。这几天,中国运动员归国接受隔离期间,或是在有限的条件下坚持锻炼,或是趁此机会补习文化课程、准备论文写作,让网友感叹“运动员真的好自律”。奥运会结束了,而中国运动员的奥林匹克精神和中华体育精神,还将抵达更遥远和更广阔的时空。

    奥运会是青年的盛会。观看比赛的观众不难感受到,运动员身上饱满的青春气息仿佛要溢出屏幕。从首金得主、女子射击运动员杨倩在领奖台上比心,到女子举重运动员李雯雯向教练撒娇、“小鸟依人”的反差萌,无不提醒人们:这些在赛场上为国争光的勇士,很多都是十几岁二十岁出头的青年。“可可爱爱地夺了金牌”,扑面而来的青春气质令人惊叹,也催人珍惜。

    奥运会是奋斗者的盛会。在赛场上,无论是多次参加国际重大赛事、几经起伏的老将,还是初出茅庐就一鸣惊人的小将,奋斗是他们身上恒久的“胎记”。在东京,“四朝元老”巩立姣终于夺得个人首块奥运会金牌,让人看到从失意中不断爬起的顽强;14岁的全红婵“一跳成名天下知”,其清贫的家境与艰难的成长经历让人感怀。衡量青春的不止是年龄,更在于勇于拼搏、勇于超越的心态。

    奥运会还是理想者的盛会。运动员们用优异的表现解答了一道“证明题”:坚持理想信念,并为之全力付出,突破自我并非遥不可及。32岁的苏炳添克服年龄增长导致身体机能下滑的不利因素,成为电计时代以来首个跑进奥运会百米决赛的亚洲人,是本届奥运会令人最难忘的一幕。张雨霏一个上午连夺两块金牌,成就了“霏你莫属”的新奇迹。人们在这些理想者的身上看到:“所有的不可能就是用来打破的”“没有什么比梦想更值得坚持”。

    奥运会的赛场内外,也是中国“平视世界的一代”亮相的舞台。人们越来越熟悉这样的画面:比赛结束时,无论输赢,中国选手与外国选手互相致意;更多中国年轻观众也学会坦然承认外国运动员的优秀。德国乒乓球运动员奥恰洛夫负于中国选手马龙后,在中国互联网上获得的不是对失败者的嘲讽与奚落,而是对他和马龙共同奉献了一场精彩比赛的感谢。奥恰洛夫后来发文:中国队始终是无比强大的竞争对手。这种与对手之间的相互尊重与平视,才真正成就了中国优势项目的强大。

    中国代表团虽然再创佳绩、再立新功,但并非没有留下遗憾。女排姑娘抱憾东京,乒乓球混双惜败摘银,都让关心体育和比赛荣誉的人们一时扼腕叹息。但是,人们很快就予以理解,为失败者鼓劲加油。体育比赛就是这样充满意外和变数,没有人是永远的霸主和冠军。女排收官一战结束时,赛场响起了《阳光总在风雨后》,真实地表达了“虽败犹荣”的敬意。不以金牌论成败,以平视世界的善意看待胜败,观众的这种观赛氛围贯穿本届奥运会始终。

    年轻一代“平视世界”的底气,来自伟大祖国的坚强后盾。抚今追昔,短跑运动员、“中国奥运第一人”刘长春,当年完赛回国时连路费都不够。如今,运动员训练的科技含量不断提高,无论是场馆设施还是个人生活都得到充分保障。从山河破碎到海晏河清,中华民族迎来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这一切都写在奥运健儿豪气冲天的表情上,留在不断创下新纪录的比赛成绩里,也充盈在青年一代包容宽广的胸怀中。

    还有不到半年时间,2022年北京冬奥会就要开幕了。在这届“家门口”的冬奥会上,中国运动员能否实现我国冰雪运动项目的新突破,备受期待。从2008年北京奥运会到2022年北京冬奥会,当代中国青年形象将又一次得到集体展示。我们毫不怀疑地相信:相互理解、友谊、团结和公平竞争的奥林匹克精神,将与当代中国青年平视世界的成熟姿态一道,成为冬奥会赛场上最闪亮的符号。

责任编辑:李立红,惠滢,孙庆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