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艳群
领导干部的话风,从某种意义上讲,反映的是党风、政风和作风。领导干部跟群众说话,不仅是指导工作、引导群众的重要形式,也是自身形象、能力素质的直观体现,更是表达意愿、交流思想的重要手段。党的百年历史告诉我们,领导干部会不会说话、说什么话、怎么说话,不仅关系到个人影响力、亲和力的形成,更关系到工作推动力、执行力的发挥,甚至关系到事业的成败。
然而,在实际工作中依然存在一些领导干部不知道怎么跟群众说话,甚至片面地认为只有说得长、说得多、说得“高深”,才能显示自己的水平。于是,就有了“高高在上”的官话、脱离实际的空话、陈词滥调的套话、与实际不相符的假话。
群众路线是党的生命线,当前社会正处于转型期和矛盾凸显期,走好群众路线就尤为重要。当前,全党正在开展党史学习教育,被中央组织部评定为全国党员教育培训优秀教材、被中央宣传部列入全国农家书屋重点推荐书目的《党员干部语言能力12讲》,引用毛泽东、邓小平等老一辈革命家大量的精彩语言和感人故事,来帮助党员干部认识提高语言能力的重要性,特别是在工作中提高语言能力的方法和技巧的重要。
书中引用了毛泽东的精彩论述,如“我们是革命党,是为群众办事的,如果不学群众的语言,那就办不好”“共产党人的一切言论行动,必须以合乎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最大利益,为最广大人民群众所拥护为最高标准”等,来强调学会和群众说话对于走好群众路线的重要性。
有一种传统观念认为:不能说、不能道的人老实厚道。其实这种看法是很片面的。一个人能不能说、会不会道,和是否老实厚道、忠诚可靠没有直接关系。相反,作为一个领导干部,不能做到“能说会道”,反而是一种缺陷。
《党员干部语言能力12讲》中就着重介绍了习近平总书记在地方工作期间,对一些干部不会跟群众说话的批评,一语道出一些领导干部和群众说话时的真实状态。比如,“与新社会群体说话,说不上去;与困难群体说话,说不下去;与青年学生说话,说不进去;与老同志说话,给顶了回去”。
领导干部怎么跟群众说话?本书引用了大量习近平总书记的语言艺术作为例证,引导党员干部用直白质朴的语言跟群众讲话,让群众听得懂、记得住、用得上。比如,习近平总书记讲一个国家发展道路的选择时说,“鞋子合不合脚,自己穿着才知道”;讲改革时说,“胆子要大,步子要稳”;讲三农工作时说,“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讲生态建设时说,“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等等,习近平总书记这些富有亲和力、感召力和穿透力的论述,就让群众真正听在耳里,记在心中。
如何才能说得吸引人、折服人、教育人、感召人、激励人、影响人,也是一门大学问,体现着领导干部的能力和水平,关系到做群众工作的成效。《党员干部语言能力12讲》引用了周恩来、刘少奇等老一辈革命家的感人故事,说明改进与群众说话的方式,学会和群众说话,已经成为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现实命题。
如今我们已经进入全媒体时代,社会结构从单一型向多样化转变,广大人民群众的文化素养越来越高,法律意识越来越强,领导干部在公众面前的曝光率也越来越高。因此,善于和群众沟通,善于凝聚正能量,对领导干部来说,就显得尤为重要和紧迫。
在其位谋其政,要当一名上级信任、群众拥护的称职的领导干部,必须善于从“言”和“行”两个方面积极地提升自己,重视和群众说话的机会,锻炼和群众说话的能力,提高和群众说话的水平。在学习党史的过程中,学习老一辈革命家的语言艺术,学习老一辈革命家的群众观点,提升群众工作能力,也应当是一项重要的学习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