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增岽(北京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教授)
把历史置于总体坐标中进行长时段的考察,把历史现象或碎片化的历史情境同整个历史发展的总体进程和趋势联系起来,从逻辑与历史辩证统一的角度分析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这正是“大历史观”蕴涵的方法论的体现。我们常说“历史从不说谎”,这是对历史客观性的评述。从对广大青年进行“四史”教育特别是党史学习教育的角度讲,“明理、增信、崇德、力行”都需要一个前提,即要上升到对历史规律的深刻把握上,以理解社会形态发展一般规律或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趋势为前提。“欲知大道,必先为史”。只有明白了内在逻辑必然性的东西才能更加坚定自信,这就是马克思所说的“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有了心中的笃信,方能身体力行,生发出实践力量。今天引导广大青年从历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并坚定理想信念,恰恰需要树立大历史观。以大历史观之,当代中国道路自信的内在逻辑的认知至少存在三个最重要的维度——
从长线维度看,世界上的诸种文明在人类发展史上都曾绽放过各自的光彩,都对人类社会作出过重要贡献。中华文明是世界上唯一几千年来没有中断过的,一脉相承延续至今。但近代以来伴随着西方列强的“坚船利炮”,中华文明和文化的发展却遭遇重创。恰恰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及中国道路的开辟使得中华文明与文化能够在短短数十年时间里逐步走出了困局。中国面对西方的冲击从“被动抵触”到“自觉学鉴”再到今天“平等视之”的嬗变,短短几十年光景的变奏足以说明,找到了马克思主义并以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来对待中华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化,不仅是正确的而且是有效的。
从中线维度看,15世纪至16世纪新航路开辟和西方大航海时代到来,这是人类历史迈向“世界历史”的第一步,此时也是空想社会主义思想创生之时。到了18世纪工业革命加速了人类社会发展,科技革命和工业生产一路凯歌猛进,推动了生产力的跃升。到了19世纪不少国家纷纷走上了快速发展的道路,这与清王朝的日渐没落形成鲜明对比,中西力量对比由此发生巨大变化。自此二三百年以降,西方靠自由、民主和基于私有制的市场经济带来的繁荣让人们对西方现代化之路形成了迷信,造成了世人对现代性及现代化道路理解的“西方中心主义”。近代中国并不是没有学过西方现代化道路,但正如毛泽东指出的:“中国人向西方学得很不少,但是行不通,理想总是不能实现。”而且先生老打学生,西式资本主义现代化的“药方”还是“治愈”不了内忧外患、积贫积弱的旧中国。
从短线的维度看,如果说140多年前李鸿章惊呼清王朝“实为数千年未有之变局”印证了清王朝由盛转衰的沧桑历史,那么,今天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则充分昭示着中国共产党带领下的中华民族不断走向伟大复兴的伟大征程。“大变局”同新时代,同我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不断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的时间节点,都是共时态的表达。
只有以更长的时间轴,才能更好地透视出历史运动的本质和时代发展的方向。在时间长河中,从悠远到现今,能够在如此短暂的时间里迅速改变落后中国面貌、彻底扭转时局,用几十年时间走过西方发达国家三四百年的现代化历程,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正是因为我们找到了马克思主义,有了中国共产党,走了适合自己的社会主义道路。今天,我们引导广大青年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之理,使之牢牢坚定“四个自信”,既要有不同具体时期历史事件和素材的透彻洞察和阐释,也要有大历史的整体观照,在长、中、短三线段位中总体理解和把握历史发展大势和基本规律。
摄影: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李隽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