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农户陈凤波:小康就是不用借钱有余钱

2020-06-13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佳木斯6月13日电(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宁迪)好日子的标志在陈凤波看来就是没有饥荒(欠钱),手上有余钱。

作为黑龙江省富锦市的一名农户,17岁开始,陈凤波就到地里种田,面朝黑土背朝天,守着家里的三晌地(一垧等于15亩),但年收入甚微。

2013年之前,家里的一垧地只能收入2000元。一家四口要生活,还要供娃读书,陈凤波时不时还要出去借钱。

2013年,他把家里的土地流转给当地农户成立的合作社,用来集中种植水稻。自己也在合作社找了一份新工作,一年收入七八万元,抛去家庭日常开销,可以攒下来更多钱。

生活有了新气象。家里的田地离村子有20多公里,过去,陈凤波住在土房里,加入合作社之后,全家搬到了市区,住进了楼房,孩子也能在市里上学。

陈凤波感觉,加入合作社之后没有压力了。

如今,当地农业搭上高科技快车,从育苗到种植,机械化设备一上马,农户们再也不用弯着腰插秧。

陈凤波在合作社里负责机械的日常维修,刚到合作社的第二年,他就自己设计造出了适合当地用的筛土农具,4米高1500公斤重的铁筛子,能把开春时地里未化的大块冻土快速过筛,变成细土。

这几年,陈凤波见识到新型机械是如何让农业种植节能加速的。无人机空中扬肥让他开了眼,大型拖拉机开进田,可以一次性插两晌半的地,放在以前可不敢想。

新生事物太多,陈凤波决心跟着科技走。“农民的本质变不了,但不学习就会把你落下。”

看着面前的万亩粮田,陈凤波总觉得还缺点什么,“以后能不能不都是单一的庄稼,(稻田里)也要有点花。”他希望,这片绿色的田野上也能变得五彩斑斓。

【责任编辑:郑燕峰 流程编辑:郑燕峰】

要闻

更多

滚动新闻

更多

文化

中青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