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人大代表携带新书《古路之路》上两会讲扶贫故事

2020-05-25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桂杰)“我带了一本书。”5月23日上午,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四川代表团第一次代表小组会议第四小组会场,轮到全国人大代表、石棉县栗子坪彝族乡公益村妇联主席毛珍芳发言时,她先从文件袋里抽出厚厚一本书:“这本书叫《古路之路》,讲的是我家乡雅安另外一个村庄的故事。”这个村,就是距离公益村几十公里的汉源县永利乡古路村。

2017年3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四川代表团参加审议时,与时任全国人大代表、雅安市汉源县永利彝族乡古路村党支部书记骆云莲,有过一段亲切的对话。总书记十分关心古路村脱贫攻坚的进展,在了解到古路村不通公路时,叮嘱骆云莲和与会代表,脱贫攻坚全过程都要精准,有的需要下一番“绣花”功夫。

总书记的深切关注,让这个大渡河峡谷“悬崖上的村庄”——古路村吸引了全国人民的目光。中央电视台也多次报道古路村脱贫攻坚的进展。站在2020年脱贫攻坚收官之年的节点,古路村交出了令人满意的答卷。而书写这个“悬崖上的村庄”脱贫攻坚生动实践的纪实文学作品《古路之路》也入选2020年国家出版基金资助项目,并于近期由天地出版社出版发行。


坐落在大渡河峡谷悬崖峭壁之上的古路村很险,平均海拔2000多米,2010年才通电,2017年仍不通公路,当地的彝族同胞常年只能通过悬于绝壁的藤梯、钢梯和垂直高度近1000米、宽度不足1米的“骡马道”与外界联系。一些村民一辈子没走出过大山,目之所及便是整个世界,甚至有的村民,身上穿的就是他的全部家当。交通出行条件极差、长期的物质贫困,加剧了村民的精神贫困。

在各级政府的精准施策下,在基层党员干部的带领下,古路村“因地制宜、因地施策”,在脱贫攻坚战中探索出了一条自然生态和民族文化融合发展的脱贫之路、乡村振兴之路。

作家陈果为创作《古路之路》,在一年多的时间里密集到访古路村,深入村民家中体验生活、与村民促膝长谈,采访相关部门和关心古路村的人员,写下了三大本采访笔记。

《古路之路》一书聚焦古路村出行之路发生的巨大变化,以古路出行之路从木梯到钢梯,再到骡马道、索道的嬗变历程,以“路”为纽带,依托得天独厚的峡谷风光和彝家风情,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古路村还大力发展花椒、核桃、油茶、中药材等经济作物产业,建成核桃基地约4000亩、花椒基地约1200亩。

同时,《古路之路》还将叙述的重点放在基层党员干部的奋进与拼搏上,老支书骆国龙为了改善村里贫困落后的面貌,多次到乡、县、市拜访,为村里争取到了修建骡马道的资金和第一根饮用水管道,为古路村的发展打下基础;2010年全票当选村支书的骆云莲心直口快,擅长做村民的思想工作,她帮助村民治疗短视、懒惰、“等靠要”等精神贫困顽疾,提升现有产业短板,进一步改善基础设施,并在当选全国人大代表之后,将古路村推介到了全国。

“给大家介绍这本书,就是告诉那些关注古路村的人们,他们很好。感谢大家的关注。”毛珍芳说。

“感谢大家的关注,问大家好。”5月23日中午,得知毛珍芳在小组会上介绍了古路村,电话里的骆云莲感到很激动,通过电话对大家表示感谢。

【责任编辑:郭韶明 流程编辑:郭韶明】

要闻

更多

滚动新闻

更多

文化

中青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