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腿子大学生的大棚试验

2021-04-22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作者:王越 左智越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李超

通往江苏常阴沙现代农业示范园区的路上,油菜花开得正旺。在示范园区的大棚内,一群大学生正忙得不可开交。

修理表皮、取下花苞、沾取花粉……19岁的安徽小伙陈浩像有经验的“老工人”一样娴熟地操作着整套流程。

陈浩是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环境工程学院生态农业技术专业的学生。这是他第6次来到种植“露天越冬西蓝花”的大棚,开展人工授粉作业。实地操作中,他的“手艺”越来越熟练。

学校与农业示范园区的“缘分”,还要从一个“求助电话”开始。

4月8日,该校环境工程学院副院长朱文婷接到了一通特殊的电话。原来,张家港市现代农业示范园松田种业负责人杨继峰希望生态农业技术专业学生发挥所长,前往常阴沙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帮助新研发品种“露天越冬西蓝花”进行人工授粉。

“整个种子研发基地一共有220亩地,90个种子研发培育棚,其中西蓝花占了39个。”杨继峰说,“露天越冬西蓝花”是新研发的品种,以人工授粉的方式培育,操作流程极其复杂。

49岁的杨继峰是徐州人,从小跟随长辈生活在农村。2010年,杨继峰参与了苏州政府的招商引资项目,开展农作物新品种的研发工作。

随着试验田的面积逐渐扩大,杨继峰发现在“露天越冬西蓝花”培育中,授粉是决定研发结果的重要环节,但缺少精通技术的人才。研发基地一共20名员工。其中,年龄最大的已经70岁、年龄最小也有60岁了。他们都不具备人工授粉的知识与技术。

正当他焦头烂额之际,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的学生们接下了这个“烫手山芋”。

看着这些还不到20岁的年轻人,杨继峰心里也在打鼓:“他们能行吗?”

21岁的苏州姑娘贾恬玥自小生活在农村。对于农活,她感到格外熟悉而亲切。在得知杨继峰面临的难题后,贾恬玥第一个报名。

进入研发基地后,开朗活泼的贾恬玥仿佛换了一个人。贾恬玥建议先选择少量西蓝花植株实行试点授粉,“做做实验”。

“先用少量植株‘练练兵’,没问题的话,我们就正式开工。”贾恬玥挥舞着剪刀,修理着植株上多余的花和废叶。随后,她拿起镊子与棉签,对花苞进行“二次修剪”。

在贾恬玥看来,准备工作至关重要,这决定着人工授粉的成败。她小心地用镊子剥离开花苞的里层和外层。找准柱头的位置后,贾恬玥用沾有花粉的棉签小心擦拭着柱头。

“这样,一次人工授粉就完成了。”贾恬玥按照课堂上所讲授的技巧,顺利地完成了一次人工授粉。

经检测,这次试点授粉十分成功。杨继峰的心里别提多高兴:“这些年轻人真是好样的!”

在随行教师的安排下,87名同学分成小组,对研发基地内的西蓝花展开了人工授粉工作。陈浩还是头一次进行实地操作。紧张的他一边忙活着,手一边还发着抖。操作过程中,陈浩将花苞的柱头碰掉好几次。这意味着人工授粉将要重新开始。

失败几次后,陈浩有些懊恼。他主动向经验丰富的贾恬玥“取经”。贾恬玥手把手带着陈浩进行作业:“你的精神要高度集中,拿镊子的时候不要抓太紧,要用巧劲。”

很快,陈浩就掌握了其中的窍门。对雄蕊进行涂抹时,他还有意调整了棉签刮蹭的角度、力度,以求使花苞的柱头不脱落。经过一番训练,陈浩顺利“出师”,成功完成了全过程的操作。

人工授粉的过程虽然只有短短几分钟,陈浩的额头却也流出了豆大汗珠。

三个多小时内,陈浩成功授粉五株西蓝花。看着小小的进步,陈浩一边擦着汗,一边感叹着:“看起来很容易,做起来确实很费劲。‘失败是成功之母’,我要继续加油!”

其实,该校组织户外实践活动已经不是第一次了。在贾恬玥的印象中,她参加了多次类似的实践活动。在大棚中进行小麦培育、花卉植物培养……每一次实践就为她带来不同方面的提升。

“纸上得来终觉浅。”贾恬玥十分珍惜每次实践机会。她认为,真正的知识永远在土地上。她还把每次的实践活动详细记录了下来,写成了“农人日记”。

当天,贾恬玥在日记中这样写道:“今天的太阳格外大,头顶的蜜蜂嗡嗡叫得十分勤劳,劳动教育使我格外快乐。”

【责任编辑:原春琳】

要闻

更多

滚动新闻

更多

文化

中青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