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信息

Aliplayer without Authorization
Click to apply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  2025-04-22 19:31
作者:张仟煜
年龄不符,假证来凑?网约车伪造证件牟利,主犯获刑三年半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中青报·中青网见习记者 张仟煜 记者 李超)想去开网约车,却发现自己驾龄不够难以平台注册,网约车“黄牛”声称能给出“完美”解决方案——花费几百元“P图费”就能通过审查。

李某原为网约车司机,2018年因违规被封号后,通过支付500元找“黄牛”解封账号,由此发现伪造证件牟利的灰色产业链。2022年起,李某自学图片编辑技术,通过伪造驾驶证、行驶证等帮助司机绕过平台审核,并在微信群、抖音招揽客户,每单收费200元。为扩大业务,他发展六七名“下线”推广并分成,同时与其他“黄牛”共享客户资源。

经查,2022年9月至2023年8月,李某等6人共伪造77本国家机关证件,包括驾驶证、从业资格证等,形成团伙作案链条。案件暴露后,李某等人因涉嫌伪造、买卖证件被依法追究刑责。

2024年11月,经江苏省南通市崇川区人民检察院提起公诉:被告人李某犯伪造、买卖国家机关证件罪,判处有期徒刑三年,并处罚金人民币五千元;犯伪造、买卖身份证件罪,判处有期徒刑三年,并处罚金人民币五千元;决定执行有期徒刑三年六个月,并处罚金人民币一万元。其余五名被告人分别被判处有期徒刑或拘役,并处数额不等罚金。李某不服上诉,今年2月28日,二审判决维持原判。

办案中,检察机关向网约车公司移送“假证司机”67人,监督其落实安全主体责任,逐一核查线索,对不符合注册条件的司机账户作出封禁等处理。

“网约车是新兴行业,是新质生产力在交通出行上的体现。这条新赛道上,既要打击不讲规矩的‘加塞’‘占道’违规行为,更要用法治思维引导所有车辆平稳安全行驶。”该检察院相关部门负责人说。

责任编辑:堵力  编辑:袁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