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的目光将再次聚向中关村这个号称“中国智力资源最密集”的区域。3月27日至31日,2025中关村论坛年会将在北京举办,面向全球释放科技创新交流合作的强信号。
这片昔日的农田,“长”出了产业。40家中关村特色园聚集了5000余家企业,辐射新一代信息技术、生命健康、智能制造、现代服务等多个领域。
这里“长”出了人才。作为中关村的发源地,北京市海淀区“长”出了人才,两个国家重点实验室、106家全国重点实验室、10个新型研发机构、37所高校、96家国家科研机构汇集于此。
这里“长”出了政策。中关村新一轮先行先试24项改革措施全部落地,累计出台了50余项配套政策,从试点突破逐步走向全国推广。
与象征着中关村发展势头的名词“中关村速度”一样,这片沃土还“长”出了源源不断的机会。
科技创新是底色
3月26日,2025中关村论坛年会迎来机器人“智愿者”提前进场,“天工”2.0机器人、灵宝双足人形机器人“星期三”、戴着领结的机器人“盖伯特”、机器人“夸父”、机器人“加速T1”和多款“小关”机器人站成一排。
持“智愿者”证上岗的“加速T1”不断向来宾招手,再来上几个仰卧起坐,引得来宾“哇”声一片。
“本届年会中,我们将深度融合人形机器人、人工智能、绿色低碳等前沿科技,为大家呈现一场创新味更浓的科技盛宴。”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不久前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北京市委常委、副市长靳伟发出邀请,“欢迎来宾到现场体验科技之美,感受‘未来已来’”。
近年来,北京市坚持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加快探索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北京实践。靳伟介绍,北京深入实施基础研究领先行动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坚行动,研发投入强度连续6年保持在6%以上;大力度支持、高强度投入、全方位保障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协同开展高水平科技攻关。
在科技创新引领下,北京涌现出第三代RISC-V高性能处理器核、400微瓦无液氦稀释制冷机等一批标志性的领先成果。
90后青年张林峰和孙伟杰见证了中关村的发展速度。在北京大学求学期间,张林峰和孙伟杰同是元培学院的学生。2022年,两人在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教授鄂维南的指导下,研发出面向跨尺度、大规模分子体系的AI驱动科学研究计算平台,并获得北京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冠军。
如今,孙伟杰和张林峰分别以深势科技首席执行官和首席技术官的身份扎根中关村。与他俩一样,有众多青年科研人员扎根中关村,投身科技创新的浪潮。
过去一年,中关村示范区新设科技型企业约11万家,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400余家、专精特新企业2796家、独角兽企业23家,中关村这片曾经的农田变成了创新“试验田”,科技创新的禾苗不断向高处生长。
产业升级,向外拓展
2024中关村论坛年会开幕式上发布的《中关村世界领先科技园区建设方案(2024-2027年)》提出,到2027年,初步建成世界领先科技园区。
一年过去,中关村东升科技园、中关村生命科学园、中关村软件园、中关村细胞基因治疗产业园等40个特色产业园交出了一个亮眼的成绩:园区总收入首次突破万亿元。
北京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园区发展建设处副处长刘亚军说,目前,40个中关村特色产业园园区总收入平均增速为28%,是中关村示范区的4倍;地均产出886亿元/平方公里,是中关村示范区的6倍;研发投入强度12%,是中关村示范区的2.4倍;万人当年发明专利授权量524件,是中关村示范区的4倍。
在中关村(大兴)细胞基因治疗产业园,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巴里·马歇尔教授团队研发的新型幽门螺杆菌疫苗已经完成临床前的研究工作。这是“产业”二字在中关村的生动体现,也是科技创新成果走向市场的鲜活例子。
除了聚焦细胞基因的产业园,中关村还有多个产业园在中国以“最”字闻名: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数量最多、上市公司数量最多的是中关村软件园,专业技术服务平台数量最多的是中关村生命园,地均产出最高的是中关村集成电路设计园,每平方公里超8500亿元……
科技部副部长林新在2025中关村论坛年会新闻发布会上介绍,2024年,北京在新一代信息技术、医药健康、科技服务业等领域形成万亿级产业集群。未来,科技部还将加快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支持北京加强前沿性、颠覆性科技创新及成果应用,争做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的“排头兵”。
本届论坛年会还突出开放合作。林新介绍,论坛年会既有政府间科技合作对话,又广泛邀请国际科技组织及全球科学家、企业家、投资人等参与,链接全球创新智慧、搭建交流合作平台。
这意味着,中关村不仅是中国的中关村,还将不断向外拓展,进一步扩大国际合作朋友圈,成为科技创新的“全球村”。
政策牵引发展机遇
抬杆即过,秒速通关,记者近日在中关村综合保税区看到了载货车辆的通关情况。
中关村综合保税区是全国首个以“研发创新”为特色的综合保税区,也是中关村新一轮先行先试改革的重要成果之一。
多年来,中关村持续发挥科技改革“试验田”作用,坚持“边试点、边总结、边推广”。其中,财税、人才等改革措施已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多项改革措施写入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在全国范围部署实施。
这为企业带来发展机遇。北京索英电气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王仕城说,中关村综保区推出保税、免税、退税、免证等举措,有效降低了企业的运营成本。此外,货物到港后海关流程的便捷化,让设备检测从一周左右的时间缩短至两三天,大大提高了效率,客户体验也变得更好了。
政策牵引为企业带来发展活力。靳伟提到,围绕合成生物制造、具身智能、商业航天等细分领域,北京出台了38项产业政策。
在金融赋能科技发展方面,近年来,北京市科委会同金融管理部门,联合金融机构,不断创新政策举措,逐步构建起科技金融服务体系。2024年,《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促进科技金融深度融合发展支持资金管理办法》印发,专项资金引导新设立基金落地、引导投资机构加大投资力度、支持企业在新三板挂牌、支持多层次资本市场服务平台(基地)建设、支持开展股债联动等业务创新。
本届中关村论坛年会期间还将召开“耐心资本服务新质生产力论坛”,为科创企业发展、科技成果转化带来资金支持,并成为资源整合与生态构建的关键力量。此外,一批科技成果、创新政策也将对外发布。
2025中关村论坛年会大幕将启,世界再次期待从这个“村”里传递的科技创新之声。
本报北京3月26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