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报客户端北京12月25日电(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刘昶荣)国家卫生健康委今天下午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我国青少年抑郁症患病率约2%,网络上流行的“青少年抑郁症患病率已经达到15%-20%”为谣言。
“一些调查连相关的概念都存在混淆”
“专业机构开展的流行病学调查,采用的是科学设计的样本计算,比如在这一人群中,我们要根据患病率的情况来计算需要抽多少样本,同时采用分层抽样等科学的方法。在诊断标准、调查工具、质量控制、统计方法等方面也有严格的要求。”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党委书记谢斌在发布会上说,“但是网络上有些调查数据,可能仅仅通过简单的自行设计的问卷或量表得来,未使用科学的流调方法,也未使用真正有效的工具。”
谢斌说,甚至有一些调查连相关的概念都存在混淆。比如没有区分调查的究竟是情绪、状态、症状还是疾病。有的报道中提到抑郁的检出率,但检出的并不是真正的抑郁症或者抑郁障碍比例,而是常见的负性情绪,可能这些负性情绪跟压力过大或者长期睡眠不好、熬夜、内分泌失调等有关,它其实就是一过性的状态。但是否患抑郁症,需要专科医生依据诊断标准进行综合的专业性判断。
此外,谢斌介绍,有的研究指标是调查“终生患病率”,这是指在调查时间节点以前,人群里曾经患过某种疾病的个体比例,叫作“终生患病率”,其中有一些患者其实病已经好了,不再是患者了。有的研究指标指的是“12月患病率”,这是指在调查时间节点以前12个月内,群体当中患某种疾病的人数比例。所以不同的指标含义不同,反映的疾病患病情况也不同。数据是否可信,要进行分析和判断。
“在此,我们也呼吁,有关的调查要按科学规范的方法来开展,发布结果更加要向公众负责,不能无限地求流量,进行夸大宣传,传播焦虑情绪。”谢斌说。
过分强调分数会使孩子有极端心理反应
“儿童青少年的心理健康牵动着每个家庭,我觉得这也是个非常重大的问题。”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定医院主任医师郑毅在发布会上说,儿童青少年处在心理健康的快速发展期,生理因素、社会因素、环境因素各方面都会对其生长发展带来影响,“我们也常说是关键敏感期,也是机遇期,这段时间调整得好,对儿童青少年健康发展有益。”
郑毅强调,儿童青少年心理发展的影响因素概括起来分内因和外因,内因主要是遗传因素,但是很多心理健康问题受环境因素等多方面影响。
环境因素中,家庭和学校环境不可忽视。“如果我们过分强调以分数定胜负,会导致孩子出现极端的心理反应,就会出问题。”郑毅说。也要注意培养孩子在学校中的人际交往能力,因为孩子在学校不是单纯地学习知识,同时也是社会化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如果出现问题,可能导致整个心理发展出现偏差。
最后,郑毅建议,家长要理性看待孩子的差异,不能以一个指标来判断孩子的好坏,这些差异是孩子心理发展和成长过程中形成的,要尊重每个孩子自身发展的节奏和特点。